送顾弥邵朝奉知钱塘

钱塘宰是会稽客,一身见尽元与白。

元白风流且置之,是家尊翁勇金石。

早受申公国士知,谁任东坡邦人责。

之子敢嗟官不达,惟惭家世无踵迹。

大才小试亦丹青,众前独却自朝夕。

童稚欣欣新有谣,湖山蔼蔼旧相识。

定知不用酒遣閒,流行举要百代历。

形式: 古风

翻译

钱塘的县令是从会稽来的客人,他一生中见识过元稹和白居易的风采。
暂且放下元白的风流韵事,他的父亲以刚毅闻名。
他年轻时就受到申公这样的国士赏识,却不知谁能像苏东坡那样承担民众的期待。
这个年轻人并不因官运不顺而唉声叹气,只遗憾家族未能延续他们的辉煌。
他的才华尚未完全展现,但已经在绘画中初露头角,无论白天黑夜都在努力。
孩子们欢欣鼓舞地传唱他的新作,湖光山色间都是熟悉的身影。
他深知无需借酒消愁,他的作品将流传百世,成为永恒的经典。

注释

钱塘宰:钱塘县令。
会稽客:来自会稽的人。
元与白:指元稹和白居易。
尊翁: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申公:古代学者,此处指有学问的人。
邦人责:民众的期待。
官不达:仕途不顺。
踵迹:追随先人的足迹。
丹青:绘画艺术。
湖山蔼蔼:湖光山色,形容景色宜人。
酒遣閒:借酒消愁。
流行举要:流传广泛,成为要领。
百代历:流传百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为友人顾弥邵赴任钱塘县令而作的赠别诗。诗中首先提到顾弥邵身为会稽客,却能与元稹(元)和白居易(白)这样的文坛大家交游,显示出他的风流才情。接着赞美了顾氏家族的威望,以及他早年受到申公这样的国士赏识。诗人暗示顾弥邵有如苏东坡般的才华,但并不因此而忧虑仕途不顺,反而为自己家族没有留下显赫足迹而感到惭愧。

诗中还描绘了顾弥邵虽有大才,但在钱塘任上可能只是小试牛刀,但他依然勤奋工作,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他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孩童们的欢笑和湖山间的亲切感。最后,诗人坚信顾弥邵不会仅用饮酒来消磨闲暇,他的政绩将流传百代,影响深远。

整首诗以赞扬和期待为主,表达了对顾弥邵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送曹资深受代还京兼简刘养正

韩王孙子何楚楚,不用根源论魏武。

读书射猎固自如,剧谈大笑能尔汝。

为君相遇在东州,与我中分万斛愁。

我归未得君归去,风流应复属曹刘。

形式: 古风

送斯立入京

我见刘颍川,昏困不暇寐。

忽遇便娟儿,白日思寝被。

此头各未白,相逢当有地。

讵惜草草别,但嗟言负意。

是时菊正花,迸散青铅泪。

摇策如骑电,到国何容易。

莱衣媚家府,芳樽延国士。

相知问阿侬,为言只尔耳。

形式: 古风

送懒散先生东归

先生身干若浮查,舌响霜钟激水车。

平生乐逐胡雁起,倏游吴会忽京华。

公卿到门问穷达,未易可置吾齿牙。

今我何事亦青衫,掉头弃掷如泥沙。

数术因之为道术,净居与世不交加。

一醉十日醒五日,双环妆罢觅新花。

胡尘满眼独不怕,此非净居之胜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闻圆机累日病酒戏作存问之

善人有怒而无嗔,美酒何曾病着人。

夫君自是愁鬼着,愁鬼一勺百气振。

夫君何以致愁鬼,十年一官冷于水。

况令复似未第时,酩酊长编痛料理。

君言不觉身无聊,西家醪胜东家醪。

是中有米亦可饱,枉费东坡歌小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