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役民如犬马,国破作降俘。
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国破民穷的悲惨景象。“役民如犬马”两字,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被迫成为国家战争机器上的牺牲品,被驱使得像奴仆一样无奈。接下来的“国破作降俘”则是这种状态的必然结果,国家沦丧,百姓只能束手就擒,成为战败者的俘虏。
而在“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哀伤与无奈。湖中的石头似乎成为了诗人哀叹国事的象征,而宣和、艮岳这些地名则可能隐含着对昔日繁华已逝去的怀念。但“无”字却又给这份怀念泼了一股冷水,意味着即便是自然之美,也无法弥补国破民穷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深沉的哀伤,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凉。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非有干时策,聊为避地图。
昔人补勾漏,老子管仙湖。
要识洛阳姚魏面,赵昌著色亦名家。
可怜俗眼无真赏,不宝丹青宝墨花。
秦暴浑如狼牧羊,筑临洮郡至咸阳。
苦防齐客出关外,岂料子婴降道傍。
名地阅人谁是主,眼前风景足怀宽。
初秋野菊城根晚,一雨湖菱桨尾寒。
息壤且寻他日约,好山频为去时看。
送人十里雷峰塔,留与西溪旧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