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
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
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
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牧童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宁静、纯朴的乡村早晨。开篇“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几句,设置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氛围,牧童的形象显得既孤独又自在。
紧接着,“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天气虽凉爽,但山间的露水还未完全干透,渲染出一幅湿润的早晨图。随后的“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则是季节之转,草木萌发,生命力与日光共鸣。
诗中最动人心处在于“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这里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他们或骑牛或乘羊,自在地穿梭在田野之间,而当笛声响起,便有孩子们随之歌唱和跳舞,整个场景充满了欢乐与活力。
最后,“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则是对一天活动的收尾,太阳渐渐西沉,牧童们也开始回家,这不仅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也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而这一切,又将在明日重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晨景象和牧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自然的乡村世界。其语言质朴无华,但却生动传神,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不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居游正值芳春月,蜀道千山皆秀发。
溪边十里五里花,云外三峰两峰雪。
君上匡山我旧居,松萝抛掷十年馀。
君行试到山前问,山鸟只今相忆无。
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怕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正春深。
洞里愁空结,人间信莫寻。
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倚云低首望,可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