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山书院图

绛山高峨峨,绛水流汤汤。

山水出雄固,城池建封疆。

万家烟树迷,屋宇连垣墙。

鸡犬自鸣吠,风俗多淳良。

爰有读书院,轮奂居中央。

青衿日济济,探讨攻文章。

岂惟惜一馀,亦乃明五常。

规模似邹鲁,时世逢虞唐。

学成致登用,高步纡岩廊。

而君昔此游,别来岁己长。

丹青写其图,以慰心遑遑。

怀土众所同,伟哉重义方。

作诗为赞美,攸久期播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徐庸对绛山书院的赞美之情。诗中首先描绘了绛山的壮丽景色和绛水的奔腾之态,随后点明山水之间孕育出的雄伟气势与坚固的城池,象征着稳固的封疆。接着,诗人通过“万家烟树迷”、“屋宇连垣墙”等描绘,展现了书院周边的繁华景象,鸡犬相闻,民风淳朴。

进一步,诗人提到书院内有学子济济一堂,他们勤奋学习,探讨学术,不仅追求知识的积累,更注重道德伦理的学习,体现了儒家的五常之道。书院的布局仿佛邹鲁之地,充满文化气息,又像是虞唐之时,充满了时代的韵味。诗人预见到学子们学成之后,将能步入朝廷,为国家效力。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书院求学的日子,感叹时间的流逝。他通过画图的方式,将书院的美好景象记录下来,以此来慰藉内心的思乡之情。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地,怀念故乡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而书院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因此,他写下这首诗,希望它能够长久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乐清

人生天地间,所乐各不同。

诗书乐在心,德义乐在躬。

羡君独乐清,乐清世稀有。

千古方何人,夷齐可为友。

松梅绕其居,芝兰满阶除。

红尘绝来往,白云长卷舒。

钩帘明月生,披襟好风入。

最爱九皋禽,徘徊自翔集。

形式: 古风

兰溪县

群山瞰兰江,临流见城郭。薄暮乱啼鸦,远近舟?泊。

鸡大日相闻,风土殊不恶。

县邑无苛政,居民亦云乐。

我来未遍游,登岸且盘薄。

买得瓮头春,还舟慰寥落。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林书屋为沈武功作

枫叶霜前丹,桂叶霜后青。

西风扫残暑,金粟浮香馨。

嗟哉隐侯孙,茅茨搆林坰。

身踰始仕年,有志穷遗经。

日夕诵读间,吾伊声可听。

自言吾何人,而敢求安宁。

古贤虽在贫,映雪仍囊萤。

方今圣明时,夔龙登大廷。

长策拟陈献,高步凌苍冥。

愿为卿相月,勿作处士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拙逸诗为萧孟正题

萧君□气生,瑞凤祥麟姿。

联翩兄弟中,卿尝称白眉。

少日游远方,囊橐携重赀。

北行抵燕蓟,狐裘霜雪披。

慷慨吊陈迹,远近靡失遗。

挟匕怀荆轲,击筑伤渐离。

南征溯闽广,沧海渺无涯。

长鲸骈巨鳌,掉尾还扬鬐。

虽云传见闻,复恐撄□危。

自兹返故乡,侍奉□亲□。

尝慕无极翁,拙赋中有辞。

涵泳得其味,取号不外斯。

惟人生世间,巧拙恒相随。

巧者心最通,拙者事颇迟。

所以巧拙内,劳劳逸成□。

多君抱才能,理义无不知。

何乃掩其光,辞尊而处卑。

往者未得询,今者窃自窥。

愚鲁出大贤,□讷称仲尼。

乞巧柳宗元,送穷韩退之。

寓意匪嬉戏,著述归毛锥。

躁进或颠蹶,处钝堪养颐。

兹旨倘如是,服膺慎勿疑。

书之当座右,孰云匪箴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