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祠部

持节还家未白头,有亲八十更何求。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

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带着使命回家还未白头,家中还有八旬亲人,还有什么可求?
又接到紧急命令要上天去,不是为了在寒冷的乡间度过余年。
身着读书人的帽子甘愿老去,多次经历奇遇得以消除忧虑。
我打算登上碣石山,面对朝阳,浩渺的大海中只有白鸥相伴。

注释

持节:拿着符节,代表官职或使命。
白头:头发变白,指年纪大。
亲:亲人。
更何求:还需要什么。
急诏:紧急的诏书,指朝廷命令。
天去:前往天庭,可能指赴任或执行重要任务。
寒乡:寒冷的乡村。
尽岁留:度过整个年份。
四著儒冠:四角高耸的读书人帽子,象征学者身份。
甘送老:甘心接受衰老。
奇运:奇特的命运或好运。
销忧:消除忧虑。
碣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临朝日:面对早晨的太阳,象征新的一天或希望。
沧溟:大海。
没白鸥:淹没在白鸥之中,形容海面广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郑祠部》,表达了对友人郑祠部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首句“持节还家未白头”描绘了郑祠部带着使命回家,年纪尚轻,暗示他功成圆满。接着,“有亲八十更何求”表达对家中高龄亲人的深深挂念,认为没有什么比家人安康更重要。

“又须急诏登天去,不为寒乡尽岁留”写郑祠部可能接到新的朝廷命令,暗示其职责重大,即使家乡寒冷也要离开,不为个人安逸而停留。诗人借此赞扬他的忠诚和责任感。

“四著儒冠甘送老,数经奇运得销忧”进一步赞美郑祠部的学识与经历,他甘愿一生致力于学问,通过命运的起伏消解忧虑。最后两句,“拟登碣石临朝日,浩荡沧溟没白鸥”,以壮丽的景象收尾,祝愿郑祠部在新的任途中如同碣石日出,一展雄心,而自己则期待他在政事中如沧海般包容,远离尘世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仕途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赵承议

先生隐德世难名,晚见诸孙也自成。

颍水向来须好句,道山今日有宗英。

林湖更觉追随尽,巾帽犹堪语笑倾。

勤苦读书终不补,未须墙角弃长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赵教授

束发相看到白头,了知公鬓不胜忧。

可堪亲老须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

平世功名须晚节,向来旬月取封侯。

北州豪杰知谁健,乞我黄淤十里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朝请赴苏幕

好合同黄卷,情新更白头。

胡然落丹墨,不坐致公侯。

沙软留徐步,潮回趁急流。

平生湖海兴,日夜逐行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晁无咎出守蒲中

一麾出守自多奇,四十专城古亦稀。

解榻坐谈无我辈,铺筵踏舞欠崔徽。

的桃作剧聊同俗,遇事当前莫后几。

圣世急才常患少,栈羊酾酒待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