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二首(其一)

连宵花信酿轻寒,狼藉燕支树底看。

啼老莺声随雾散,衔残燕子到泥乾。

朝霞忽地吹成粉,暮雨时教幻作丹。

无限春风尽消瘦,沈香休更倚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落花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首句“连宵花信酿轻寒”以“花信”点出季节特征,暗示着春末夏初时节,花期将尽,轻寒中透露着淡淡的哀愁。接着“狼藉燕支树底看”一句,通过“狼藉”二字生动描绘了花瓣散落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宴后留下的痕迹,而“燕支”则借用了古代胭脂的颜色,赋予了落花一种艳丽而又哀婉的色彩。

“啼老莺声随雾散,衔残燕子到泥乾”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鸟儿以情感,莺鸟的啼鸣随着晨雾的消散而消失,燕子衔泥筑巢的过程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更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朝霞忽地吹成粉,暮雨时教幻作丹”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朝霞在风中瞬间化为细粉,暮雨又让天空幻化出红色,这种对比强烈而又微妙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无限春风尽消瘦,沈香休更倚阑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春风虽美,却终将消瘦,如同人生一样,美好总是短暂。诗人劝告读者,面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不妨放下执念,正如沈香(一种香料)一般,不必过于依恋,因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欣赏与放手。

整首诗通过对落花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学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9)

吴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落花二首(其二)

亭亭花影照重檐,飞向閒阶已乍添。

紫陌有时低拂面,朱楼何事竞窥帘。

因风绣户关容入,映水金鞭去复黏。

若问向来承宠渥,佳人亲试玉纤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长安杂书所见(其一)

蕊榜翩翩浊世佳,目迷五色战场哗。

朱门竞夺风檐锦,金穴重开锁院花。

县价通都明有数,滥觞曲市荡无涯。

谁怜贫女荆钗俭,夜夜寒机叹月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长安杂书所见(其二)

拒贼金堤凿大梁,望洋河伯遂汤汤。

洪涛不剩城三板,朱邸全沈水一乡。

王气阴戕冲凤泗,国漕中涸徙淮黄。

茫茫尽壑谁贻福,守汴功先叙未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安杂书所见(其三)

出山霜简饬官邪,去国青山日影斜。

从赐玦环皆雨露,忽迷天地有风沙。

清流黜矣锄黄犊,公论哗然降白麻。

剥尽孤阳阴愈盛,玄黄野战日纷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