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郡公煎茶行

今之诗伯溪上翁,六年为郡声隆崇。

一清如水比泉德,馀兴却慕茶仙风。

贪夫见公不自省,公眼白兮心非瞢。

诗来遣吏问茶法,茶法酒法将无同。

酒成曲糵过乃敝,酒之甘苦茶淡浓。

竹炉石鼎文具耳,妙手只在调和中。

大才于物无不可,岂以一艺称诗工。

何时鼎鼐入公手,汉室行徵黄次公。

惠山泉上节屡驻,甘棠勿伐何丛丛。

公虽爱酒不如晋,茶乎谁许唐人仝。

二泉山人爱泉者,欲茶每与山僧假。

芝歌未已复茶歌,共喜山中得风雅。

饮公醇者西坡笃,读书茶经犹不足。

烹煎未解吾何言,愿乞吴翁为君告。

吾泉上人不欲多,西推山瀑东江波。

仲尼饮水别无法,此味不知今若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次王郡公煎茶行》。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名为“溪上翁”的官员的赞美,他不仅政绩卓著,还深谙茶道,追求生活中的高雅情趣。诗中通过对比酒与茶的不同特性,强调了茶在品性上的纯净与淡雅,以及在泡制过程中的艺术性。

诗人提到,溪上翁如同泉水一般清澈,其余兴则像茶仙般追求精神的升华。他批评那些贪婪之人,没有从溪上翁身上学到反省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接着,诗人描述了溪上翁邀请下属询问煎茶之法的情景,指出无论是酒还是茶,其制作过程都蕴含着调和与平衡的艺术。

诗人进一步赞扬溪上翁的才华横溢,认为他的能力不仅限于诗歌创作,而是能够适应各种事物。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溪上翁能亲自掌管国家大事的愿望,并祝愿他在品味茶与酒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自然之美,享受生活的风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溪上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华封君七十

文华侍书凡几年,权阉斥逐江南田。

翰林有子领京荐,飘然同上嘉兴船。

事定移家还辇毂,清风如水人如玉。

百年共肃世守之,雅称东藩画中竹。

君不见谏垣回首江湖长,南极星高北极光。

向来夷险何足道,莱衣春酒封君堂。

形式: 古风

谢王郡公惠风折古柏用杜韵

郡公书致郡堂柏,珍重真胜二千石。

若非风雨起秋潮,此地何人敢绳尺。

岁寒尚有不拔者,此两三株何足惜。

相知相馈惟此物,公也清廉心愈白。

鄙人谢病江水东,方为吾亲营寿宫。

贞节碑成阁老笔,鬼神诃护青山空。

客来劝我作亭子,少蔽上雨兼傍风。

工师求木苦无力,得此立可观成功。

小者为槛大者栋,材之良矣情尤重。

召伯风能为我留,杜陵诗不愁谁送。

亭前故有两危柯,松可鹤巢梧可凤。

公材自合柱明堂,历尽冰霜终大用。

形式: 古风

题画竹

石涧潺潺楚江曲,上有猗猗万竿菉。

天风时来起众音,如金如玉皆无心。

萦回成文妙天下,物理相资不相假。

听之未足观有馀,春云匝地秋天虚。

我行潇湘数千里,此景随人何迤逦。

谁其图者琴川翁,造化又在生绡中。

披图忽忆旧游处,九疑如烟水东注。

形式: 古风

寿毛夫人

见母之母如见母,恨不百岁还千秋。

此心真似南山石,有酒深如东海流。

毛夫人,秦母母。

德俪中丞真作友,汶也受恩独良厚。

果钱药饵远劳心,衣线谁云不亲手。

砺翁致政方一年,夫人七十开寿筵。

两阶班出诸孙后,百里心悬二卣前。

一词我为汶称祝,二老高堂双碧玉。

庭兰有茁桂亦芳,凤在梧桐鸾在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