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

石涧潺潺楚江曲,上有猗猗万竿菉。

天风时来起众音,如金如玉皆无心。

萦回成文妙天下,物理相资不相假。

听之未足观有馀,春云匝地秋天虚。

我行潇湘数千里,此景随人何迤逦。

谁其图者琴川翁,造化又在生绡中。

披图忽忆旧游处,九疑如烟水东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题画竹》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诗中以石涧、楚江、菉竹、天风、春云、秋水等自然元素为背景,构建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

首句“石涧潺潺楚江曲”,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清脆声响与蜿蜒曲折的江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接着,“上有猗猗万竿菉”一句,通过“猗猗”形容竹子的茂盛与青翠,展现出竹林的勃勃生机。

“天风时来起众音,如金如玉皆无心”则进一步渲染了竹林中的自然音响,仿佛天籁之音,纯净而美妙,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纯粹。

“萦回成文妙天下,物理相资不相假”两句,赞美了竹林中自然形成的美妙图案,以及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听之未足观有馀,春云匝地秋天虚”则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深深陶醉,即使听闻其声、观赏其形,仍觉意犹未尽,仿佛春云覆盖大地,秋空显得格外空旷。

“我行潇湘数千里,此景随人何迤逦”两句,点明了诗人曾行经潇湘之地,沿途所见的竹林美景如同画卷般展开,随行随变,美不胜收。

最后,“谁其图者琴川翁,造化又在生绡中。披图忽忆旧游处,九疑如烟水东注”四句,提到一位名为琴川翁的画家将这美景绘于画卷之中,而诗人自己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不禁回忆起昔日游览竹林的情景,九疑山的景象仿佛烟雾缭绕,水流向东奔腾,充满了诗意与怀旧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和谐、物我合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毛夫人

见母之母如见母,恨不百岁还千秋。

此心真似南山石,有酒深如东海流。

毛夫人,秦母母。

德俪中丞真作友,汶也受恩独良厚。

果钱药饵远劳心,衣线谁云不亲手。

砺翁致政方一年,夫人七十开寿筵。

两阶班出诸孙后,百里心悬二卣前。

一词我为汶称祝,二老高堂双碧玉。

庭兰有茁桂亦芳,凤在梧桐鸾在竹。

形式: 古风

题画

千峰万峰云复云,瀑布上自天河分。

峰头五老镇长在,呦呦鹿鸣犹声闻。

问之此境是何地,无乃庐麓鄱湖濆。

平生爱此难再到,空羡画笔超尘群。

世人笑我太迂癖,有眼错认南康军。

苏门少室亦曾历,卅年别后劳心魂。

黄楼滕阁近城市,大观祗在江东奔。

画中所见皆不类,烟霞入望徒纷纷。

君不见跫然空谷慰岑寂,相契于心不于迹。

杨郎击节似知音,大轴卷还江上客。

形式: 古风

题吴从周狻猊图

厖然大物名狻猊,丹青何处貌得之。

曾闻宣德有此贡,流沙万里牵来时。

茜红?毹金锁络,壮士如云共挥霍。

铜睛铁额照上林,守有啬夫拘有柙。

熊栏豹槛海子傍,狎视群兽如群羊。

寻常莫试纵擒手,此物骄悍无能当。

上林风高秋日暮,野心应尔关西路。

左钳右掣不得行,一吼乾坤为谁怒。

今人豢虎古豢龙,云沈风郁皆无功。

狻猊狻猊,嗟尔非龙复非虎,饱食兀兀将安庸。

君不见孝宗弘治初春秋,西人贡狮南海头。

数行诏下直遣去,中国圣人歌我周。

形式: 古风

擒虎行

一日擒一豹,两日擒两虎。

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

使君诏县令,县令召猎户。

赏格高悬网新补,尽道使君仁且武。

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

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

斩蛟杀虎翻然改行收奇功,今人古人性本同。

彼哉名在丹书欲焚者,能言擒虎自效吾其从。

甲能独当乙并力,所不汝贷有如此溪石。

一鼓再作,声如风雷。

山谷响应林木摧,丑类欲逃安往哉。

一虎复一虎,一豹复一豹,从今日日闻飞报。

君不见山南山北行人多,争和使君擒虎歌,何处乡村愁政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