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登临鸡鸣山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
首句“西曹鸡寺近,日暮亦登临”点明了地点与时间,鸡鸣山寺位于西边,当太阳即将落下时,诗人前往此处。次句“倒景悬秋壁,疏钟度晚林”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在山壁上形成的倒影,以及稀疏的钟声穿透傍晚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禅意的氛围。接着,“树高山阁暝,路僻野云深”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深远,树木高耸,寺庙阁楼隐于暮色之中,小路蜿蜒,野云笼罩,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引月看僧定,因之谐静心”表达了诗人被月光吸引,驻足观看僧人冥想的场景,心灵也随之平静下来,达到了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禅宗思想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