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冢二首(其二)

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此事容有之,要非是常纪。

尝闻掘冢徒,自言习见鬼。

齿骨满百年,比次作泥委。

水银筑长河,鱼膏灯玉几。

苦作沙丘仪,未免劫时毁。

客有明月珠,一夕失所在。

黄金饰椟箱,洵美亦何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的《治冢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墓葬中的陪葬品和死亡后的境遇。他首先指出,墓中的明器本为死者陪葬,象征着他们在阴间的婚姻伴侣,但这并非常态,而是特定的文化习俗。接着,诗人提到盗墓者对古墓的挖掘,他们自认为见惯了鬼魅,但即使是百年古尸,最终也会化为尘土。诗人还描绘了墓中的奢华装饰,如用水银制作的长河和鱼膏制成的灯具,以及精美的玉几,这些都如同沙丘上的仪仗,难以抵挡时间的摧毁。

最后,诗人借“明月珠”的丢失,表达了对世间珍宝易逝的感慨。即使有黄金装饰的精美盒子,也无法阻止失去的悲剧。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生死无常和物质财富的虚幻,体现了徐渭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侠客

结客少年场,意气何扬扬。

燕尾茨菰箭,柳叶梨花枪。

为吊侯生墓,骑驴入大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道坚母哀词

道坚母在时,随我游五泄。

适当大雪辰,衣湿不能热。

道坚解衣我,絮厚百铢绵。

云是母氏慈,每出必纫缀。

有妇非不勤,母自嗜据拮。

去此不五春,母与子长别。

子来属哀篇,忽值天雨雪。

春候思桑条,秋至感鸣祼。

念昔湿衣裳,命管忘好拙。

形式: 古风

送刘君

南雁正北归,君今复南去。

羽族如避炎,君胡故触暑。

嗟哉失路人,安所避辛苦。

而我亦同之,临歧泪如雨。

形式: 古风

上冢

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彫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