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图

马蹄惊处,见牧羊龙女,风鬟雨鬓。

手持双鲤,嘱向书生传信。

还把鲛绡微揾,似欲拭、泪珠相赆。

休言别语殷勤,绣不出来声韵。垂问。

依稀若应,宛斜睇双眸,将人细认。

还宫奏乐,筵畔料还低瞬。

日后终谐姻分,笑濯锦、小儿空聘。

此时此际如何,愿得神丝再翻。

形式: 词牌: 双双燕

鉴赏

这首《双双燕》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为王阮亭题的一幅绣品而作。绣品描绘的是一个牧羊的龙女手持双鲤,向书生传递情信的情景,画面充满了浪漫与深情。

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龙女与书生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龙女手持双鲤,不仅象征着传递的信息,也寓意着她对书生的深情厚意。她轻轻擦拭鲛绡,仿佛在拭去泪水,又像是在为书生拭去心中的尘埃,传递着温柔与关怀。尽管话语不多,但那“殷勤”的别语,却如同绣不出的声韵,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接着,词中描述了龙女与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她那“宛斜睇双眸”,既是对书生的深情凝视,也是对这段情感的期待与确认。龙女的这一行为,不仅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为后文的团圆埋下了伏笔。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故事的祝愿,希望他们能最终结成良缘,共享幸福。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即希望这美好的故事能够再次上演,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力量。

整首词通过对绣品中人物动作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爱情的浪漫想象与美好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于爱情故事的深刻理解和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孤鸾.夜泊江干,赋得梦回时酒醉后思量着

醉乡堪徙。正李白为侯,刘伶为帝。

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忽移时画角驱蝴蝶。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

形式: 词牌: 孤鸾

八节长欢.折花送邻女

镇日花间。爱他新萼,饮露欺烟。

低攀防压鬓,远折怕移莲。

还愁惊起春禽梦,颤春风、纤手堪怜。

曾送邻家姊妹,楷字题笺。更凭小婢传言。

将泉洒、莫教半晌花蔫。

插向胆瓶中,须顾盼,念他短命红颜。

新妆罢,聊摘他、衬贴香钿。

但留得、一枝并蒂,折来自供屏前。

形式: 词牌: 八节长欢

玲珑四犯.调粉饵饲金鱼

妾处多言,郎前传语,金笼怪伊饶舌。

减些鹦鹉料,施与文鱼食。粉香贮来银钵。

一星星、漫投银鲫。

倚槛吟沉,临波目注,细看他嘘沫。盆池内玲珑石。

料鱼应乐此,曲房幽室。更因亲饲惯,佩响都争集。

戏投偌大双红豆,间哄着、寸鳞空齧。但听得。

鹦哥正、骂侬心劣。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

合欢床、可怜孤却。忽赴粉郎良约。

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

呼郎不应尚凝眸,记梦未全慵下榻。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窗前又听鴂鹊。

且支持瘦骨,起穿罗袜。告诉鹦哥,多病近来如削。

当初红烛照梳头,如今绿鬓都羞掠。

匀得工夫,日斜才下,妆楼一霎。

形式: 词牌: 春夏两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