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

钟?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

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

自断我生元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

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苦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命运、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独到见解。

首联“钟漏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开篇即以“钟漏”象征时间的流逝,“鼎迁”比喻世事的变迁,而“薪火”则暗指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间永恒、世事更迭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如同薪火,虽终将熄灭,但其精神与影响却能长久流传。

颔联“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载花”比作承载着美好与希望的事物,随着季节的更替,它们被“移入”新的环境,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适应。而“失水”后的“架壑船”则形象地描绘了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艰难过程,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颈联“自断我生元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诗人认为个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与宿命。同时,对“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思索。

尾联“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苦问天”,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以“王孙”(贵族子弟)和“湘累”(屈原的别称)为例,告诫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应保持谨慎与理智,不应像屈原那样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不公与命运的不顺,而应学会自我调适与内心的强大。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导,也是对社会与时代的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命运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既富有哲理深度,又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楼樵正月十三日因兵乱止行礼感赋

老病犹思拜杜鹃,矧陪经席筮蒙泉。

鹓行不整虚趋阙,龙德曾飞异见田。

空市夜来烦圣虑,深居天合佑遐年。

生逢尧舜人方幸,二典宁劳野史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答小帆用苍字韵见寄

与君衰飒鬓都苍,望古平生愧景行。

祇道王城堪大隐,那知春色是他乡。

世风无地容章甫,史例微闻病紫阳。

风鹤不惊尘不到,且从田父醉淋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何润夫养园圃用卷中祁文端旧韵

园林安可常,适然成主宾。

坐君绿阴中,疑与涧壑邻。

秋花断人肠,忍死经冬春。

僧房歘觏止,乃为隔世人。

谂君亦避兵,徙宅城南新。

顾念亭子上,槐龙谁与驯?

轩棂与墙藩,位置尽手亲。

故知皆幻缘,有图存一尘。

邂逅吾且恋,矧君永昏晨。

观颐重所养,大患正有身。

祁诗审晚年,味之如饮醇。

咸同贞元际,缅想馀悲辛。

叙图将归君,展读还频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和匏庵实录馆同人摄影偶志之作

孤臣无分再瞻天,晚直瀛台辄泫然。

复土何年稽一哭?紬书终老息诸缘。

看看兴庆班馀几,历历开元事满前。

他日梦华各成录,能忘此会玉堂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