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皖上道脉沁公没二年矣九月扫双溪墓始哭之

岑溪日午已微曛,竹院无人住白云。

屋后土深新兽迹,厨前瓦落旧烟薰。

树飘黄叶为谁扫,石咽寒泉独我闻。

聚散去来知昨梦,犹披衰草哭孤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首联“岑溪日午已微曛,竹院无人住白云”以岑溪的日光和竹院的白云起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寂寥的氛围。午后阳光虽已微弱,但云朵悠闲地漂浮在竹院之上,仿佛与世隔绝,暗示了逝者与生者的不同世界。

颔联“屋后土深新兽迹,厨前瓦落旧烟薰”则转向对墓地的描写,新兽迹和旧烟薰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新兽迹代表新生,旧烟薰则象征着过往的生活痕迹,两者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微妙联系。

颈联“树飘黄叶为谁扫,石咽寒泉独我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黄叶随风飘落,似乎在为逝者扫墓,而寒泉的细流声,只有诗人一人能听见,这一细节强化了孤独与哀思的情绪。黄叶与寒泉,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哀婉的场景。

尾联“聚散去来知昨梦,犹披衰草哭孤坟”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意识到人生如梦,聚散无常,昨日的相聚如今只能在梦中追寻,而今日的分别却已成事实。面对孤坟,诗人披草而哭,表达了对逝去友人最深沉的哀悼之情。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哀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3)

梁朝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 籍贯:广东番禹
  • 生卒年:1620-1646

相关古诗词

初夏同韩犹龙入循州访刘乃运兄弟白隺峰峰为苏子瞻旧游地故人陈全人曾止此感赋

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

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

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

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麦木公还新宁读书

昨夜微霜见雁飞,芙容花尽菊花稀。

北风动地千峰瘦,秋水连天一棹归。

闭户三冬田氏易,高堂九月老莱衣。

缄书为报而翁道,此后吾多住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夏杪同黎君选徐木之谒寿何相国延居宝纶阁

牂牁秋水和歌来,初醉横汾赐酒杯。

似有酴醾传湛露,莫疑弦管走殷雷。

人归半渡千江月,客就中分八斗才。

丞相久知能下士,公孙东阁为谁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夏仲同何旦兼同年饮顾公纶父母舟中夜话(其一)

薰风微度扈江蓠,潮满中洲酒半卮。

三事公孙依众母,九潘壶子有吾师。

当歌柳叶波侵渚,表里云山话皱眉。

欲挹江流寄怀抱,乘槎谁更问支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