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同韩犹龙入循州访刘乃运兄弟白隺峰峰为苏子瞻旧游地故人陈全人曾止此感赋

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

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

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

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初夏时节一同探访循州,访问刘氏兄弟的场景,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苏轼旧游之地——白鹤峰。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承荐东湖月满船,江城夜色已堪怜”,开篇即以东湖满月、江城夜色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月光下的江城夜景已经让人感到一丝怜悯,为后续的情感铺垫。

颔联“长宵风雪知谁在,零落山丘又几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长夜漫漫,风雪交加,诗人似乎在问自己和他人,这样的夜晚,又有谁能够陪伴?同时,山丘的零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不居。

颈联“穗石人稀花易老,鹤峰山近泪如泉”,通过穗石的稀少、花朵的易老以及靠近鹤峰山时泪水如泉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穗石的稀少象征着人迹罕至,花易老则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短暂,而鹤峰山附近的泪水如泉,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

尾联“令威他日归华表,定在循州古树边”,引用了神话中仙鹤归巢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令威(即仙鹤)他日归来,定会在循州的古树边等待,这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也是对自己内心愿望的表达。整个尾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103)

梁朝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喜欢佛学,著有佛学书《辅法录》。隆武二年,授翰林院检讨,复迁国子监司业。清兵攻陷广州,跳水殉国,被救起,送往清兵处。清兵头目令其剃发,不从被杀,永历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贞。著作有《日记录》、《辅法录》、《喻园录》等

  • 籍贯:广东番禹
  • 生卒年:1620-1646

相关古诗词

送麦木公还新宁读书

昨夜微霜见雁飞,芙容花尽菊花稀。

北风动地千峰瘦,秋水连天一棹归。

闭户三冬田氏易,高堂九月老莱衣。

缄书为报而翁道,此后吾多住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夏杪同黎君选徐木之谒寿何相国延居宝纶阁

牂牁秋水和歌来,初醉横汾赐酒杯。

似有酴醾传湛露,莫疑弦管走殷雷。

人归半渡千江月,客就中分八斗才。

丞相久知能下士,公孙东阁为谁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夏仲同何旦兼同年饮顾公纶父母舟中夜话(其一)

薰风微度扈江蓠,潮满中洲酒半卮。

三事公孙依众母,九潘壶子有吾师。

当歌柳叶波侵渚,表里云山话皱眉。

欲挹江流寄怀抱,乘槎谁更问支机。

形式: 七言律诗

夏仲同何旦兼同年饮顾公纶父母舟中夜话(其二)

夏云晴树暗江花,海甸丰林入暮鸦。

烛近大官千日酒,潮平桑土万人家。

星移玉尺依铜柱,虫就银灯护碧纱。

子夜莫愁归道杳,平津只在水西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