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李华》。诗中描绘了一位山僧在庭院中种植李树的情景,以及李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首句“山僧种李华”点明了故事的主角和背景,一位山僧在山中种植李树。接着,“华白谁肯折”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李花洁白无瑕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花朵的易逝与脆弱。
“春风欲去时,庭前纷如雪”描绘了春风吹过,李花随风飘落的情景,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哲理。
“绿叶始有芽,繁香且未歇”则转向了李树生长的过程,绿叶初生,香气犹存,表现了生命从萌芽到成长的活力与生机。这里不仅赞美了植物的生命力,也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延续。
“郁陶何可道,空庭步明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在空旷的庭院中漫步赏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醉与内心的宁静。这里的“郁陶”既指内心的情感丰富,又暗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言表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僧种李、李花盛开、绿叶生长、月下漫步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