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战士的胡瓶垂在臂膀,紫色的薄汗衫湿透了边疆,碎叶城西边秋月圆又亮。
皇帝的命令像流星一样急切,封赐宝剑去征战,我誓要一夜间夺取楼兰国。

注释

胡瓶:古代中亚民族的一种壶状容器,多为士兵随身携带。
落膊:垂在手臂上。
紫薄汗:紫色的轻薄汗衫,此处指战士的战衣。
碎叶城: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城市,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秋月团:圆圆的秋月,形容月亮的圆满和美丽。
明敕:皇帝明确的命令或诏书。
星驰:像流星一样飞速,形容行动迅速。
封宝剑:赐予宝剑作为出征的信物或权力象征。
辞君:向您告别,君这里指君主或皇帝。
取楼兰:攻克楼兰国,楼兰是古代西域国家之一,常用来泛指边疆敌国。

鉴赏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战事的关切。首句“胡瓶落膊紫薄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沙场征战的情景,“胡瓶”指的是边塞之地,军士们手持兵器,汗水与尘土混合,在夕阳下显得异常紫黑,透露出战争的艰辛和紧张。第二句“碎叶城西秋月团”,则是对故乡的怀念,“碎叶”形容树叶随风飘零,带有秋天的萧瑟之感,而“城西秋月团”则是夜幕降临后的宁静与孤寂,这里所谓的“团”,是指月亮圆润如同团扇,增添了诗中的抒情色彩。

第三句“明敕星驰封宝剑”表达了战争即将爆发的情形,“明敕星驰”意味着命令迅速而紧急,如流星划过夜空,而“封宝剑”则是战事的象征,宝剑被封存以待启用,预示着战斗的严肃和重要。末句“辞君一夜取楼兰”,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别离之情,“辞君”意味着告别,而“一夜取楼兰”则是对远方战事的急切,似乎在暗示即将踏上征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时间的紧迫以及人与自然的情感交织,充分体现了王昌龄擅长的边塞风格和深沉情怀。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七首(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捲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长信秋词五首(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