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六首(其三)

曾抗归田疏几封,天高殊未察微悰。

时人今雨谁相过,地主春风独见容。

取友肯遗沮桀溺,论功不下弃勾龙。

眉间黄色元无事,因拆诗筒一点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曾经上书朝廷请求归田,但天高皇帝远,未能察觉我微小的心愿。
如今时局,谁能像当年的朋友一样来访?只有地主春风般的宽容接纳我。
结交朋友,我不在乎他们的过去,就像桀溺和勾龙那样的弃世者。
我的眉头本无烦恼,只是拆开诗筒时,墨色点染,增添了一抹深沉。

注释

归田:辞职归乡。
微悰:微小的心愿,指归隐的愿望。
时人今雨:比喻时势中少有来访的朋友。
地主春风:比喻主人的宽容接纳。
沮桀溺:桀溺,古代隐士,这里泛指隐士。
勾龙:勾龙,古代弃世者,此处指不被官方接纳的人。
眉间黄色:形容眉头微蹙,看似有事。
诗筒:古代信函或诗文卷轴。
一点浓:指墨迹,暗喻心情的沉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又和六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处世态度的诗句。诗中“曾抗归田疏几封”表现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联络,而“天高殊未察微悰”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时人今雨谁相过,地主春风独见容”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独享。诗人在雨中寻思,无人可与交流,只有大自然的春风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喜悦。

“取友肯遗沮桀溺,论功不下弃勾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和功业的看法。他愿意像古代忠诚的朋友那样,即使遇到困难也不离不弃,而对待个人成就,则不愿意因外界压力而妥协。

最后,“眉间黄色元无事, 因拆诗筒一点浓”则是诗人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诗中的“黄色”可能指的是墨色的深浅,用以比喻诗人的心境,而“因拆诗筒一点浓”则显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炼,以达到情感表达的浓烈。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友情的回忆、超脱世俗的情怀、孤独感与自然美景的独享,以及个人对于朋友和功业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和六首(其二)

四山犹被乱云封,卧听檐声洗病悰。

焦谷萌芽非尔力,晚花膏沐为谁容。

水田渺渺飞双鹭,晹谷徐徐起六龙。

莫道农家无供帐,扶疏绕屋绿阴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六首(其一)

浃日甘霖遍履封,悬知苍昊鉴丹悰。

蔬肠贤牧通斋禁,菜色愚民有喜容。

鬻马余犹堪买犊,刑鹅公不更祠龙。

去年恨杀茅柴薄,惭愧而今琥珀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宋侯三首(其三)

梨园部里奏云和,衰惰烦公发药多。

有啭春莺觞客酒,无如龙马暴民禾。

盍陪天下传柑宴,且听民间秀麦歌。

归对蓬窗灯一点,却疑太乙夜相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又和宋侯三首(其二)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