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题壁

望中山馆紫云连,据座低临万景全。

因识不劳安得逸,无多乐后剩忧先。

峰姿玉柱倚天外,湖色昆明落眼前。

白壁居然题静室,笑予无暇一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山湖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首联“望中山馆紫云连,据座低临万景全”,开篇即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视角,仿佛站在山馆之上,俯瞰着连绵的紫云与万千景色,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紫云”不仅指自然界的云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与外界纷扰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因识不劳安得逸,无多乐后剩忧先”,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认识到,真正的安逸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享受,而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经历了短暂的快乐之后,忧虑往往随之而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洞察。

颈联“峰姿玉柱倚天外,湖色昆明落眼前”,通过生动的比喻,将山峰比作玉柱,直插云霄,展现出山的雄伟与挺拔;同时,湖水如昆明般清澈,映入眼帘,呈现出水的宁静与深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尾联“白壁居然题静室,笑予无暇一安禅”,点明了题壁的地点——静室,这里不仅是诗人暂时栖息之所,也是他心灵得以安宁的地方。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已归于宁静,无需刻意追求禅定,因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已经自然而然地存在。这一句既是对自身心境的写照,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自我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碧云寺

清暇停游䍐,萧辰憩照园。

树丹秋未老,室白昼馀温。

幻袅天衣缕,灵淙石髓源。

羔羊侍臣咏,静寄合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登碧云寺金刚床塔

百丈之山,延缘徐步忘其高。

十丈之塔,矗尔拔地直上乃讶高岧峣。

何况窣堵迥据西山半,宜其下视无地上已干青霄。

太行西来历万古,杯水沧溟金弹吐。

康回能使东南倾,女娲谁见西北补。

我闻佛谛要令万缘忘,胡为梵志传此金刚床。

高秋乘兴一拾级,目穷千里心万方。

今年登塔凡三度,六和报恩皆有赋。

江山信美虑程遥,讵可频频劳六御。

因之念寄吴越间,夏灾数郡遭迍邅。

何能五风十雨斗米才三钱,恧哉吾治逊彼唐贞观。

形式: 古风

读唐太宗赐魏徵诗率题

翠涛?醁成佳酿,千日十年醉未醒。

怪底当年十思疏,未将恶旨动君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香山即景杂咏(其一)

好山岂虑秋光老,洗尽繁华越雅宜。

兴会悠然重九近,底殊五柳得诗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