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藤障子

剑门藤丝如发细,织作争先出新意。

十二云屏海上来,平波莹熨潇湘字。

纤纤闺指真绝奇,阗花侧叶凤交嬉。

高吹海色障风日,遥忆烟萝摆月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汤显祖所作,名为《万州藤障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藤丝编织成的障子之美。诗中以剑门的藤丝起笔,形容其细如发丝,展现出藤丝的柔韧与精致。接着,诗人将这藤丝编织的障子比作从大海涌来的云屏,平滑如镜,映照着潇湘文字,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创新。

“纤纤闺指真绝奇”,诗人赞美编织者的巧手如同女子的纤纤玉指,创造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障子上的花朵与叶片交织,仿佛凤凰在其中嬉戏,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意象。最后两句“高吹海色障风日,遥忆烟萝摆月时”则进一步渲染了藤障的视觉效果与意境,它能阻挡风日,如同海浪般高耸,让人联想到月夜下轻烟缭绕的藤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藤障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工艺的精湛,也融入了丰富的自然与情感元素,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收录诗词(154)

汤显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若士、。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字:义仍
  • 号:海若
  • 籍贯:清远道
  • 生卒年:1550—1616

相关古诗词

题小李将军画

画山何得用金碧,小李将军创其迹。

近来仅数仇十洲,笔法虽工损气格。

当年传说文皇时,阴山之旁陈六师。

连峰叠嶂出大漠,金碧照面光参差。

马上大叫龙颜喜,世间山色无如此。

天开图画北海间,小李将军笔法是乃知。

将军之画有所传,即如此幅何工妍。

璚楼翠阁空中悬,绿松片片龙鳞然。

将军逝后八百年,犹有生气飞紫烟。

堂中风吹山欲动,耳边飞涛鸣溅溅。

楼中之仙身似鹤,珊瑚钩卷明珠箔。

蓬岛能移席上开,云霞揽取尊前落。

郑生才高类此峰,相邀把酒弄山松。

披襟若坐翠山里,海上群仙尔定逢。

形式: 古风

夏日游张内史园饮酒醉卧既寤日已夕矣偶题口号

空园花色暗,云卧不知醒。

松风洒面忽惊起,夕阳照见西山亭。

遥看群鸟飞孤屿,无数蝉声吊残暑。

解酲何惜整新杯,散发行吟自归去。

形式: 古风

杂兴寄山中人

十丈垂柳枝拂地,连城丰草莺啼乱。

空山一望少人行,潭水虚舟自舣岸。

山中伴侣久沈沦,奔走风尘愧此身。

山人定自长相忆,山鸟何时不向人。

形式: 古风

春夜篇

春江滟滟东流水,江上徐看月轮起。

天末青山隐若屏,摇金叠翠波光里。

波光斜映复斜飞,何处无兹明月辉。

既看北里青丝骑,复照南城锦字机。

南城北里遥相望,皎月明灯两相向。

宝树惟悬避恶香,兰堂半是流苏帐。

此时谁解怯春寒,此际谁怜春夜阑。

王孙笑作金丸掷,少妇疑将玉镜看。

呼酒垆头欢未巳,洗妆楼上梦应残。

只闻笛里关山月,不识人间行路难。

深闺别有相思苦,旧欢渺若河山阻。

一夜烟销鹦鹉洲,三春云断鸳鸯浦。

误人碧草徒自芳,受露红兰为谁吐。

一生一死人情见,半开半落桃花片。

不向青阳拟合欢,直须黄土追柔艳。

的的星河乍欲移,沈沈明月夜何其。

凭将塞上春归雁,却寄闺中尺素辞。

闺中尺素何所有,俛首自言离别久。

贱妾羞看故苑花,狂夫浪折青门柳。

即看花柳秋复春,那得容颜故复新。

锦衾剩有双飞燕,明镜惟馀一尺尘。

为问春流几时歇,为问春辉几时缺。

今宵才是可怜宵,此夜应名可怜月。

那堪寂寞可怜人,况复婆娑可怜节。

江水东流无尽时,江月年年照离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