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其驯所作的《忆昔》,通过“忆昔”二字,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忆昔当强仕,抽簪返故林”,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正值壮年,意气风发,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返回故乡的山林之间。这里运用了“强仕”这一古代文人追求功名的阶段,以及“抽簪”这一辞官归隐的象征动作,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
接着,“乞身明主惠,将母小臣心”,诗人进一步解释了辞官的原因,既是为了向明君请求退职以示忠诚,也是为了履行孝道,陪伴年迈的母亲。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展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观念。
“麦秀方除泪,蓼莪从废吟”,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麦秀,即麦子生长的声音,常用来比喻哀伤或悲痛;蓼莪,出自《诗经》,是表达对父母之恩的哀悼之词。在这里,诗人通过麦秀和蓼莪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失去的亲人深深的哀思。
最后,“空留双鬓在,那禁百愁侵”,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时光易逝,即使留下的只是两鬓斑白的容颜,也无法抵挡内心的百般愁绪。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忆昔》一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其对官场与田园、忠诚与孝道、欢乐与哀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