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雨后作

风雨荡繁暑,雷息佳霁初。

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

飒飒凉飙来,临窥惬所图。

绿萝长新蔓,袅袅垂坐隅。

流水复檐下,丹砂发清渠。

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

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

形式: 古风

翻译

风雨驱散了盛夏的酷热,雷声平息后美好的晴朗开始展现。
众多山峰带着云雾和细雨,清新之气涌入我的茅屋。
飒飒的凉风吹来,临窗而望满心欢喜,正合我意。
绿萝不断生长出新的藤蔓,袅袅地垂落在我的坐旁。
流水在屋檐下潺潺流淌,红色的砂石使清澈的沟渠更显生动。
我种植葛藤用来制衣,种芋头作为蔬菜自给自足。
哪里还需要区分花圃和菜园,它们已蔓延相连,与野外的荒草融为一体。

注释

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
荡:驱散,清除。
繁暑:盛夏的酷热。
雷息:雷声停止。
佳霁:美好的晴天。
众峰:众多的山峰。
带:伴随。
云雨:云雾和细雨。
清气:清新的空气。
庐:此指简陋的房屋,如茅屋。
飒飒:形容风声。
凉飙:凉风。
临窥:靠近窗户观看。
惬:满足,合意。
图:心愿,期望。
绿萝:一种常绿藤本植物。
新蔓:新生的藤蔓。
袅袅:细长柔软的样子。
坐隅:坐处的角落。
流水:流动的水。
复檐下:屋檐之下。
丹砂:红色的砂石,这里可能指水中的矿物质色彩。
清渠:清澈的沟渠。
养葛:种植葛藤。
为我衣:用来制作衣服。
种芋:种植芋头。
为我蔬:作为我的蔬菜食物。
畹:古代面积单位,多用于田地,这里泛指耕作之地。
畦:田埂划分出的一块块田地。
瀰漫:扩散,遍布。
野芜:野外的荒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风雨之后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向往。

"风雨荡繁暑,雷息佳霁初。" 这两句描述了风雨过后,炎热的夏日得到了缓解,雷声渐歇,细雨初停,天气转晴的场景。"荡繁暑"形象地描绘出热浪被扫去的情状,而"佳霁初"则是对雨后的美好天气的赞叹。

"众峰带云雨,清气入我庐。" 这两句诗人在风景中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众山都还带着云和雨,而这份湿润的气息正好进入了他的居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表达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飒飒凉飙来,临窥惬所图。" 风雨过后带来的清凉气息,诗人在窗前感到十分惬意,这里的"图"字意味着诗人的心境,也许是在思考、计划或是回忆。

"绿萝长新蔓,袅袅垂坐隅。" 这两句通过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雨后植物焕发新芽的生机勃勃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静坐其中,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流水复檐下,丹砂发清渠。" 雨后的溪流再次流淌,溪水变得清澈,"丹砂"可能指的是溪沙在雨后更加洁净和明亮。这两句继续强调了自然界在风雨之后的更新。

"养葛为我衣,种芋为我蔬。"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植物的培育,诗人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最后,"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 这里的"谁是"可能是在询问田地的边界在哪里,而"畹与畦"则指的是田埂和田间的小路。"瀰漫连野芜"描绘了一种田野无边,生机勃勃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一种宁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4)

元季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云中

灌田东山下,取乐在尔休。

清兴相引行,日日三四周。

白鸥与我心,不厌此中游。

穷览颇有适,不极趣无幽。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石宫四咏(其一)

石宫春云白,白云宜苍苔。

拂云践石径,俗士谁能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石宫四咏(其二)

石宫夏水寒,寒水宜高林。

远风吹萝蔓,野客熙清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石宫四咏(其三)

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

落叶逐霜风,幽人爱松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