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四)

寻幽览胜,凭危栏、极目风烟平楚。

自笑飘零惊岁晚,欲挂衣冠神武。

芳甸时巡,醉乡日化,庭实名花旅。

阆风蓬顶,自来不见烽戍。

宴罢玉宇琼楼,醉中都忘却,瑶池归路。

俯瞰尘寰千万落,渺渺峰端栖雾。

群玉图书,广寒宫殿,一一经行处。

相羊物外,旷怀高视千古。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我寻找幽静美景,倚靠高高的栏杆,极目远望,烟波浩渺的平原。
自嘲自己在晚年漂泊不定,想要辞官归隐在神武之地。
时常漫步在芳香的田野,每日沉醉于梦境,庭前的名花如同旅途一般。
阆苑般的仙境,屋顶如蓬莱,从未见过战事烽火。
宴会结束后,我在玉宇琼楼中忘却了瑶池的归途。
俯瞰人间千万座城池,峰顶薄雾缭绕,显得遥远。
遍览群玉图书,广寒宫的景象,每一步都留下足迹。
我在世外闲游,胸怀宽广,目光高远,跨越千年历史。

注释

凭危栏: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
极目:放眼远望。
飘零:漂泊不定。
神武:指代理想的隐居之地。
宴罢:宴会结束。
瑶池:神话中的仙池,象征仙境。
尘寰:人间。
群玉图书:泛指珍贵的书籍。
相羊:徘徊,闲游。
旷怀:开阔的胸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生活状态。开篇“寻幽览胜,凭危栏、极目风烟平楚”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以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俯瞰尘寰,寻找心中的理想之地。紧接着“自笑飘零惊岁晚,欲挂衣冠神武”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所追求的高洁品格的自信。

中间部分“芳甸时巡,醉乡日化,庭实名花旅”写出了诗人在美好自然环境中的游历之乐,这里的“醉乡”不仅是对美景的沉醉,也隐含着对尘世的超脱。接着“阆风蓬顶,自来不见烽戍”则表明诗人已远离尘嚣,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后半部分“宴罢玉宇琼楼,醉中都忘却,瑶池归路”描绘了一个宴席结束后的场景,诗人在美酒的陶醉中似乎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只留下对瑶池之旅的回忆。“俯瞰尘寰千万落,渺渺峰端栖雾”则再次强调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视角与心境。

最后“群玉图书,广寒宫殿,一一经行处。相羊物外,旷怀高视千古”中,“群玉图书”可能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记录和回味,而“广寒宫殿”则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境界或理想空间的描绘。结尾两句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高洁灵魂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永恒不朽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向往,是一首具有深邃意境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收录诗词(50)

沈端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嫩凉清晓,淡秋容、横写鲛绡十幅。

山水光中参意味,不管人间荣辱。

藜杖棕鞋,纶巾鹤氅,宾主俱遗俗。

倚阑舒啸,一樽花下相属。

云际有药千年,琼瑶争秀发,龙蛇新斸。

富贵功名元自有,且乐无穷真福。

莲社风流,醉乡跌宕,时奏长生曲。

月娥同听,好风徐韵松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采桑子

昔年曾记寻芳处,短帽冲寒。竹外江干。

玉面皮儿月下观。而今老大风流减,百事心阑。

谷底林间。坐对横枝祗鼻酸。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青玉案

史君标韵如徐庾。更名节、高千古。

卧治姑溪才小驻。

闲云无定,阳春有脚,又作南昌去。

兴来亭上清歌度。尽能唱、公诗句。

记取诸生临别语。

从容占对,天颜应喜,千万留王所。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南歌子

远树昏鸦闹,衰芦睡鸭双。雪篷烟棹炯寒光。

疑是风林纤月、到船窗。时序惊心破,江山引梦长。

思量也待不思量。泪染罗巾犹带、旧时香。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