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泊皖城,忆张紫帆,三次前韵

空翠浑无界。猛推篷四围山色,乌飞犹碍。

想见诗仙吟眺处,湘管一枝曾带。

认云气都经刻画。

眼底长江东下急,问何能流出兴亡外。

且还我,看山债。迎江塔影岿然在。

怅难寻夕阳天末,楼名镇海。

三国六朝如梦过,禁得英雄几醉。

早付与风飘雪洒。

不解近时何意绪,但茫茫总觉愁来会。

怀古恨,共君悴。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泊舟于皖城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沉思,表达了对友人张紫帆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空翠浑无界"写出了四周山色的空灵深远,"乌飞犹碍"则暗示了山势之高峻。诗人想象张紫帆曾在此地吟诗作赋,感叹湘妃竹管的诗意已融入云气之中。

"眼底长江东下急"借长江的奔流寓言历史的流转,"问何能流出兴亡外"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法超越的疑问。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矗立的迎江塔,"塔影岿然在"象征着历史的永恒,而"怅难寻夕阳天末,楼名镇海"则流露出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和失落。

"三国六朝如梦过,禁得英雄几醉"以三国六朝的历史为背景,感叹英雄们的醉生梦死,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往。"早付与风飘雪洒"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不解近时何意绪"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最后,"但茫茫总觉愁来会"直抒胸臆,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愁绪,"怀古恨,共君悴"更是与友人同感悲凉,共享这份历史的沧桑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山水、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绣鸾凤花犯.湓浦江上得水仙一本,姬人限以周公瑾韵赋之

似当年,退红更见,犹余洗妆泪。水窗幽意。

看小影如魂,明月能记。冰弦听到无生际。

葱尖飞恨起。来伴渡江桃叶,矮篷春雪底。

浔阳苦竹漫为家,孤芳品,合配灵均湘芷。

仙不去,却恋人间何味。

天涯且漫悲沦落,肯今夜、焚香同鄂被。

须替尔,横安一位,岁寒三友里。

形式:

无闷.江南道中孤舟逢雪,荒寒情事,略见于词

斗大烟篷,拳大雪花,同把孤愁压定。

正短柳昏鸦、弄成风紧。

没个人家卖酒,枉踏遍溪桥三叉径。

感他一雁,寥空送响,似来相问。清景。

白门近,说旧苑春迟,万红无信。

但做出、南朝那时宫粉。

今夜凄凉月子,向离恨天边寻梅影。

把玉笛、吹破江云,不管暮寒成阵。

形式:

琵琶仙.将踏雪白门,用白石吴兴词韵写意

家在何村,问飞到、可是江南黄叶。

溪路双桨敲冰,烟丝舞愁绝。

兴废事、梅花不管,那知有六朝啼鴂。

废苑红绡,柔淮绿减,商女能说。

待收拾、毡笠狨鞍,要游过、明年放灯节。

压遍紫骢蹄印,认桥通皂荚。

何处觅、歌楼十里,拥玉人、坐看春雪。

误道风柳吹香,酒徒将别。

形式:

临江仙.赋枯柳

剪尽柔丝飘尽絮,白门风色年年。

江南何梦不成烟。玉骢来死后,银燕别生前。

几处红楼飞雪里,痴心犹当搓绵。

绿云忆否旧垂肩。美人都削发,无语证枯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