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散夜归赠诸客

鞍马夜纷纷,香街起暗尘。

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

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

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夜里鞍马往来忙乱,香街上扬起暗尘。
回马招手邀请歌妓共饮,分火照明送别归家的人。
美好的时光应当珍惜,酒杯不要嫌举得频繁。
明晨三月就要过去,怎能忍心不送走残留的春天?

注释

鞍马:指骑马或骑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出行的人们。
香街:香气弥漫的街道,通常指繁华的闹市或娱乐场所。
暗尘:马蹄扬起的尘土,暗示夜晚街道上的热闹。
回鞭:转过马鞭,这里指回头招呼。
饮妓:指宴请歌妓,古代的一种社交活动。
分火:古代夜间照明用火把,此处指分火把给他人,帮助他们照亮回家的路。
风月:指美好的自然景色,也常用来代指娱乐场所的风情。
杯觞:酒杯,代指饮酒。
厌频:厌倦频繁,这里是指不要因为频繁饮酒而感到厌烦。
明朝:明天。
三月尽: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即暮春时节。
残春:即将过去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幕夜晚回家的场景,诗人用“鞍马夜纷纷”形容归途中的繁忙与喧闹,而“香街起暗尘”则透露出一丝生活的奢华和动乱。接着,“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种邀请和送别之情,既有夜晚聚会的情趣,也有告别时刻的不舍。

“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珍惜光阴、享乐当下的心境。最后,“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表达了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留恋,以及对朋友们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白居易风格的一种体现,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和生活的细节。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五刘二元八吴十一韦大陆郎中崔二十二牛二李七庾三十二李六李十杨三樊大杨十二员外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卧听法曲霓裳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卧疾来早晚

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

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

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

风光还欲好,争向枕前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