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前习仪朝天宫

清钟隐隐凌云杪,晓树苍苍满露团。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

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晨曦中朝天宫的庄严景象与仪式的庄重氛围。首句“清钟隐隐凌云杪”,以“清钟”象征庄严与神圣,其声隐约于云端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晓树苍苍满露团”描绘了清晨时分,树木被露水覆盖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之美,也寓意着仪式的纯净与神圣。

“贝阙星流春色动,铜龙漏滴佩声寒”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贝阙(宫殿)与星辰相对,春色与寒冷并存,既表现了时间的更迭,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与时间的流逝。贝阙象征着皇宫的奢华与庄严,而星辰则代表着宇宙的广阔与永恒,两者交织,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感。

“忽惊风雨知韶奏,始识威仪陋汉官”两句,通过风雨的突然来临,暗示了仪式的开始,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敬畏之情。这里的“韶奏”指的是古代的音乐,与“威仪”相呼应,强调了仪式的庄重与秩序。通过对比“陋汉官”,诗人表达了对明代礼仪制度的高度评价。

最后,“冬至圜丘催大祀,皇穹早已格鸣銮”点明了仪式的时间和地点——冬至时节在圜丘举行的大祭祀活动。这里不仅提到了季节的变化,还涉及了宗教信仰与国家祭祀的传统,体现了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统治者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明代朝天宫中庄严的仪式场景,以及诗人对这一传统礼仪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赞扬。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刘文敏公遗事二首(其一)

昭代词名起石渠,两朝曾此奉銮舆。

经筵旧有河清颂,史馆新传汉纪书。

北伐武成颁上骑,南郊祀罢赐飞鱼。

从容扈跸还能赋,不学相如献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读刘文敏公遗事二首(其二)

黄阁云深北斗迟,南都一别紫宸知。

召还不比梁王傅,得告真如太子师。

最忆天颜朝退后,犹传日讲梦来时。

汉家灾异频相问,时有轩车到水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宋节推之扶风

宋玉西行思不穷,长风吹旆入关中。

天临宝剑清霜外,地接金城朔气东。

汉月夜驰三辅道,秦云朝谒九成宫。

政馀忆我寻芳讯,好寄南来塞上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杨濮州

虎竹符分宠上才,骊驹歌罢别中台。

西京共惜淮阳去,东郡谁知伯起来。

千里风尘过孟馆,百年怀抱上庄台。

那堪去住情无限,城阙秋高画角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