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光孝寺的景仰之情以及在毗卢佛阁上所见之景的感慨。首句“名寺曰光孝,通禅理信然”点明了地点,光孝寺作为名寺,其通达禅理的形象深入人心。接着,“我来瞻法海,碑版动心田”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此地,瞻仰法海(佛教中象征智慧与佛法深邃的地方),碑版上的文字触动了他的心灵,可见他对佛法的虔诚与敬畏。
“十月凤凰梦,三春陀曼天”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一年中的两个不同季节景象进行对比,以“凤凰梦”象征吉祥与美好,而“陀曼天”则可能暗指春天的繁花似锦,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危楼一凭望,萱草白云边”描绘了一幅登高远眺的景象。站在高楼上,诗人极目远望,远处是萱草与白云交织的景色,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