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鹤林寺

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

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

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

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步入森林深处,山势虽险意未消。
不期然遇见僧人长谈,生活也与白鹤共栖。
蜡烛在风中燃烧殆尽,兰花枝头露水湿润了夜空。
即将在此告别,江面上正有大雁南飞是秋景。

注释

步入:进入。
林中:森林里。
山穷:山路险峻。
意未穷:内心并未感到疲惫。
偏逢:恰好遇到。
僧话:僧人的谈话。
久:时间长。
鹤栖:鹤的栖息地。
烛焰:蜡烛的火焰。
风销尽:被风吹灭。
兰条:兰花的枝条。
露湿:被露水打湿。
别:告别。
江上:江面。
秋鸿:秋天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与僧侣交流,感受自然之美的景象。"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即便是身处险峻的山林,也无法满足他内心的渴望。"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则写出了诗人偶遇僧侣,与之长谈,甚至与栖息在此的鹤鸟共享一片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烛焰”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灯火,在夜风中摇曳而散,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而“兰条露湿空”则是对环境细腻的刻画,兰花在夜露中显得更加清新脱俗,增添了诗人居住之地的神秘美。

最后,“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秋天的江边,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而远处传来的鸿雁呼唤,更增添了一份离愁。这里,诗人似乎在告别这片山水,也是在向那份难以忘怀的自然美景和心灵的交流说再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秋晚书怀

看看秋色晚,又是出门时。

白发生非早,青云去自迟。

梦唯怀上国,迹不到他岐。

以此坚吾道,还无愧已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归江南

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

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

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

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道士于千龄游南岳

物外与谁期,人间又别离。

四方多事日,高岳独游时。

猿狖潇湘树,烟波屈宋祠。

无因陪此去,空惜鬓将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僧归天竺

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

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

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

遥思清兴惬,不厌石林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