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闺

木落千山江杳杳,秋空一雁秦云渺。

空阶月皎蛩音长,蔓草露滴萤光小。

耿耿残灯夜半过,红楼西畔落星河。

边衣剪罢寒不寐,飒飒西风鸣败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闺》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闺房景象,充满了凄清与哀愁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景色与闺中女子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意境。

首句“木落千山江杳杳”,以“木落”暗示季节转换,千山覆盖着落叶,江面显得更加辽远,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视觉效果,同时也预示着秋天的萧瑟。接着,“秋空一雁秦云渺”一句,通过一只孤独的大雁在辽阔的秋空中飞行,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寞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远方与归宿的遥远。

“空阶月皎蛩音长,蔓草露滴萤光小”两句,将画面转向室内。皎洁的月光洒在空荡荡的台阶上,伴随着蟋蟀悠长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而室外的蔓草上,露珠滴落,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芒,这些细节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冷清,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耿耿残灯夜半过,红楼西畔落星河”两句,将视角再次拉回室内,残灯照亮了半空,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而窗外的星河似乎也在缓缓落下,这一景象不仅增加了时间的流逝感,也暗示了主人公思绪的流转与内心的波动。

最后,“边衣剪罢寒不寐,飒飒西风鸣败荷”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剪制边衣的过程象征着劳作与等待,而“寒不寐”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寒冷与无法入眠的状态。西风的飒飒声与败荷的鸣响,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哀伤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秋之夜闺中女子的孤独、哀愁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幅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

收录诗词(5)

金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旅怀

江南残梦昼厌厌,愁逐年华日月添。

莺燕不来春又去,落花微雨下重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村舍

水乡丰德郡,萧寺远浮烟。

地近村灯近,天垂水气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

天上河源落五台,楼前澄影隔尘埃。

杨花春尽帆归远,楮岛烟消雁影来。

物色不随游子去,芳樽今为使君开。

三韩胜地皆方丈,更借仙风倾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癸巳三日寄茅洞?山(其一)

去年三月初三日,燕已归巢花已开。

人事天时多异态,别情春思重相催。

前村后谷应无恙,旧约同游底不来。

茅洞风流还可继,善山虽去?山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