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亭渚诗

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

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气红。

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

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

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

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

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开篇“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两句,设置了一个广阔的水乡秋色图景,其中“吴江”指的是苏州一带的江面,“泛丘墟”是说水涨过了丘陵,而“饶桂复多枫”则点明了秋天桂树和枫树的繁茂。

接着,诗人描写了自然界在日落时分的景象:“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气红。”这里,“水夕潮波黑”形象地表现了傍晚时分江面上波浪翻涌而显得黯黑,而“日暮精气红”则是对太阳下山时余晖的描绘,显示出一种壮丽与神秘。

随后,“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诗人通过“路长寒光尽”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而“鸟鸣秋草穷”则是对秋天景色中鸟鸣声和枯黄的野草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份萧瑟和凄凉。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这里诗人运用了瑶池和珠霜这样的美丽意象,但又强调“未合”和“窃过”,显示出一种期待与等待之中的复杂情感。

而后,“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诗人通过自己的坐卧状态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替,这种静观内省的心境,使得诗歌氛围更加深邃。

最后两句“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因某种情感的打击而产生的一种深切的孤独和无尽的向往。在这幅秋景中,诗人的心灵仿佛飞翔到了遥远的地方,与天际的鸟儿遨游,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是一篇情景交融、意境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还故园诗

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陆东海谯山集诗

杳杳长役思,思来使情浓。

恒忌光氛度,藉蕙望春红。

青莎被海月,朱华冒水松。

轻风暧长岳,雄虹赫远峰。

日暮崦嵫谷,参差彩云重。

永愿白沙渚,游衍遂相从。

丹山有琴瑟,不为忧伤容。

形式: 古风

侍始安王石头城诗

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

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

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侍始安石头城

开局绕天邑,襟邑抱尊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