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使郑筠谷夫子还朝三十韵

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

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

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

摛辞先紫闼,簪笔上丹墀。

鳌禁回翔日,龙楼申命时。

风期储作相,简畀命为师。

圣代恩光美,诸生教育垂。

中川飞綵舸,长路飏云旂。

被化千馀里,劳臣三载期。

弦歌声络绎,羽籥舞参差。

继志人皆仰,因材笃靡遗。

冰壶常自耀,水鉴果无私。

舒啸闻鸾凤,挥豪篆虎螭。

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

语默无非教,周旋必中规。

叩帘仍待问,撤幕不差池。

三变容皆见,一隅举所疑。

持衡馀奖进,取士掩瑕疵。

披览官斋晚,微吟夜漏迟。

孤寒群爱戴,蹶弛荷扶持。

昔岁彤廷诏,曾令蓬户窥。

不才尘荐牍,授简写新诗。

坐待官厨饫,吟看日晷移。

几回瞻謦欬,再拜奉师资。

知遇真难报,蹉跎尚若斯。

惊心易寒暑,临别重讴思。

哲匠饶经济,名贤好翼为。

鸾台九重待,凤阁百僚随。

教泽咸沾被,酬恩难絷维。

抠衣姑孰路,惆怅送旌麾。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于一位学者或官员的送别之作,充满了对知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推崇与赞美。从内容上看,诗中多处使用了古典文学中的辞藻,如“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等,显示出作者对于文化传承和学术教育的重视。

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诗人运用了诸如“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等富有历史韵味的词汇,表达了对被送别者的才华与品格的赞赏。同时,通过“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等句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之道以及个人修养的推崇。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七言韵文的形式,每四句一组,整体节奏流畅,语言华丽,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如“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等,诗人表达了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慨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传递出一种对知识分子、教育事业以及个人成长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晓发姑孰道中

晓风吹酒醒,鞭影拂云屏。

水涨然犀浦,烟迷梦日亭。

麦英红菜圃,榆荚白蒲汀。

日午征人倦,茅檐野骑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高起居之泾县

右史罢朝归,之官句水湄。

别我行千里,送君倾一卮。

酒罢长叹息,此叹君应悲。

乱中吾道薄,卿族旧人稀。

胡为佩铜墨,去此白玉墀。

吏事岂所堪,民病何可医。

藏用清其心,此外慎勿为。

县郭有佳境,千峰溪水西。

云树杳回合,岩峦互蔽亏。

弹琴坐其中,世事吾不知。

时时寄书札,以慰长相思。

形式: 古风

送彭秀才南游

问君孤棹去何之,玉笥春风楚水西。

山上断云分翠霭,林间晴雪入澄溪。

琴心酒趣神相会,道士仙童手共携。

他日时清更随计,莫如刘阮洞中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慈姥山

店舍看新月,传为慈姥山。

伐蘖穿径去,烧笋度林还。

酒薄难胜梦,灯昏强照颜。

仆夫催晓发,衫袖露华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