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陈献章的《和陶·怀古田舍》表达了诗人对于君子品格的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诗人强调君子的忧虑并非来自地位卑微或贫穷,而是更深层次的忧虑,如农事未竟和人生的劳顿。他以青阳(春光)照耀芳草,白日映衬行人的场景,寓言人生短暂而时光易逝。
诗人提到沮溺(春秋时期隐士)虽已远去千年,但他们的精神犹如新知,始终令人敬仰。出外奔波虽然困苦,但能暂时摆脱困境,诗人感到一丝欣慰。春雨滋润田间,繁花点缀春天,独自耕作也有其乐趣,且邻里关系亲近和谐。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如百川汇海,最终都回归平凡的农耕生活,成为社会的基础。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追慕,以及对平淡而充实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