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

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梁城下熊轼,朱戟何炜耀。

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

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

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

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

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

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你春风得意,文字间争夺名声。
众人合唱阳春白雪,唯有你的声音如金似玉。
你的才华如同悬黎宝物,世间价值难以掩盖。
你志向高远,如同鸿鹄不愿低飞,龙津的艰险对你来说只是徒然。
你只看重鹦鹉般的才情,而非芳桂般的高贵。
你的才华被蔡邕赞赏,唐举也深知你的长鸣之才。
梁城下,你的车驾如熊轼般威武,朱红色的戟旗耀眼夺目。
才子想要归乡,棠花已含笑迎接你的归来。
显赫家族因你的孝顺而倍感荣耀,你的成就使亲人欢庆。
你独自揽得明珠之美,岂止是丝绢所能衡量的深情。
离别宴上,我们还未尽兴,你却早早地挥袖告别。
马蹄轻踏西去,东望的树木映衬着你的离去。
行踪消失在尘土中,我心中充满惆怅,望着青门的道路。

注释

得意:春风得意,指心情愉快,事业顺利。
争名:争夺名声,追求声誉。
阳春曲:高雅的音乐。
金玉声:比喻声音清脆悦耳,如金似玉。
悬黎宝:古代珍稀的宝石。
高价:极高的价值。
鸿羽:大雁的羽毛,比喻志向高远。
龙津:比喻艰险的境地。
鹦鹉赋:比喻才思敏捷,善于模仿。
芳桂枝:比喻高贵的地位或人才。
蔡邕:东汉文学家,以才学著称。
唐举:汉代识人者,以善于识别人才著名。
熊轼:古代贵族车上装饰的熊形轼木,象征威严。
庆大:庆祝盛大,荣耀。
子孝:子女孝顺。
还珠:比喻珍贵的才华或物品。
掺袂:挥袖告别。
马蹄西别:马蹄西去,形容离别。
树色东看好:东望树色,寓言送别的场景。
惆怅:内心感到失落或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送李四擢第归觐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不舍之情。

首句“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表达了朋友在年轻时的才华横溢和声名远扬的情景。“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则通过音乐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非凡才能。

接下来的“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写出了珍奇物品难以寻觅,以及朋友如同高飞的雄鹰,不屑于与俗世同流的气概。

诗人在“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中,通过对比,表达了朋友才华出众,不仅在当时就被看重,而且能够与历史上的名家相提并论。

“梁城下熊轼,朱戟何炜耀。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则透露出朋友即将回到平静的生活之中,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不舍和祝福。

“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这几句表达了对家庭的敬仰与对友人的关切,希望朋友能够在归家之路上保持其才华的光彩,同时也关心他的衣着。

“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则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希望宴席能够延续,不忍心与朋友分离,而友人的马蹄声也在提醒着分别的迫近。

最后,“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表达了朋友一旦离开,情感上的空虚和惆怅,以及对那条道路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李四擢第的赞赏与不舍,既有才华的颂扬,也有离别时的情感流露,是一篇送别佳作。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协律还东京

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长河侵驿道,匹马傍云山。

愁见离居久,萤飞秋月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送杨著作归东海

杨柳出关色,东行千里期。

酒酣暂轻别,路远始相思。

欲识离心尽,斜阳到海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

行人临水去,新咏复新悲。

万里高秋月,孤山远别时。

挂帆严子濑,酹酒敬亭祠。

岁晏无芳杜,如何寄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郎四补阙东归

无事共干世,多时废隐沦。

相看恋簪组,不觉老风尘。

劝酒怜今别,伤心倍去春。

徒言树萱草,何处慰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