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丞相催人急放舟,舟中儿女泪交流。
淮南渐远波声小,犹见扬州望火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动荡、百姓离乱的画面。丞相在这里代表着政府的权威,催促人们迅速上船逃难,显示出一种迫切和紧急的情势。舟中儿女泪交流,则透露出民间的悲苦与无奈,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淮南渐远波声小,表明随着距离的拉开,那淮河两岸的战乱之声也逐渐变小,但这种平静是相对的,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于故土的留恋。"犹见扬州望火楼"一句,通过望见远处的火楼(可能是烽火台),增添了一种遥远的忧虑和对战乱未息的预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比手法,将急迫的逃离与渐行渐远的战争声响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时代下民众苦难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对于动荡时世的无力感。
不详
拨尽琵琶意欲悲,新愁旧梦两依依。
江楼吹笛三更后,细雨灯前醉玉妃。
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双橹咿哑摇不住,望中犹自是江南。
销金帐下忽天明,梦里无情亦有情。
何处乱山可埋骨,暂时相对坐调笙。
宫人夜泊近人家,瞥见红榴三四丫。
犹说初离行在所,玉阑无数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