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五)

浮世光阴有几何,谁能挈挈又波波。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佛法的追求。首句“浮世光阴有几何”,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间如白驹过隙。接着“谁能挈挈又波波”表达了对世俗忙碌生活的厌倦,比喻人们在生活中的奔波忙碌如同被牵着走一般,没有自主性。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两句,通过描述饥饿时寻找食物(黄独)和僧衣破旧后想要缝补(剪绿荷),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朴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中,“麈尾”是古代文士手持的拂尘,这里象征着日常的闲适与谈话。诗人放下麈尾,意味着停止了日常的社交活动,专心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而“佛经忘看蠹鱼多”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即使在阅读佛经时,也被蛀虫所吸引,暗喻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世间现象的好奇。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最后两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身着僧衣,但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追求却像流水般匆匆过去,未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佛法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

清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长

月出乌啼城上头,闺中美人含远愁。

银河迢迢当北楼,褰帷弄影扬清讴。

月光如水地上流,珠箔微茫悬两钩。

罗衣半捲凉飕飕,起坐数尽寒更筹。

更筹数尽明不发,明日镜中生白发。

形式: 乐府曲辞

黄石斋举子同馆勒双卮以寿(其一)

杏坛推才,五台选德。为是父儿,宜烦孔释。

形式: 四言诗

黄石斋举子同馆勒双卮以寿(其二)

今之黄童,乃在漳江。是父是子,亦既有双。

形式: 四言诗 押[江]韵

题王季重石鼓淮河两歌

二千年古,九千里曲。请无彼观,而此之读。

掷地作声,染字皆绿。昌黎扶轮,少陵捧毂。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