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诗中描绘了对元代耶律丞相墓的感慨与追思,以及对其历史功绩的肯定。
首联“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以西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多次探访耶律丞相墓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耶律丞相品德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好事”不仅指耶律丞相的政绩,也暗含了诗人对耶律丞相人格的赞美。
颔联“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通过对比蒙古与耶律丞相的关系,强调耶律丞相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贡献。居庸关原本是边防重地,耶律丞相的治国有如屏障,使得边疆得以安宁,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颈联“犹闻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诗人借耶律丞相的外貌特征(三髯)与自己的行动(登高)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英姿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自嘲,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将耶律丞相的墓地置于幽燕之地,与“圣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虽功勋卓著却最终归于荒山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耶律丞相精神永存的希望,即使墓地荒凉,其精神仍能穿越时空,影响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耶律丞相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