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

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

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

犹闻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

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诗中描绘了对元代耶律丞相墓的感慨与追思,以及对其历史功绩的肯定。

首联“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以西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多次探访耶律丞相墓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耶律丞相品德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好事”不仅指耶律丞相的政绩,也暗含了诗人对耶律丞相人格的赞美。

颔联“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通过对比蒙古与耶律丞相的关系,强调耶律丞相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贡献。居庸关原本是边防重地,耶律丞相的治国有如屏障,使得边疆得以安宁,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颈联“犹闻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诗人借耶律丞相的外貌特征(三髯)与自己的行动(登高)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英姿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自嘲,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将耶律丞相的墓地置于幽燕之地,与“圣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虽功勋卓著却最终归于荒山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耶律丞相精神永存的希望,即使墓地荒凉,其精神仍能穿越时空,影响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耶律丞相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狄梁公祠次匏庵韵

歌中妩媚亦诚豪,覆体何人脱御袍。

鍊石有方天可补,檿弧无验鬼空号。

参苓入笼还为用,稂莠当阶不受薅。

南望河阳如在眼,青山无限白云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戊申岁

百二昌期见戊申,神孙圣祖两王春。

抚绥无外乾坤旧,洗濯重光日月新。

一代讴歌还属启,百年礼乐定先秦。

明良千古今朝事,大老何当起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祔茂陵

露宿千官绕,风悲万木号。

配天同浩荡,启圣亦劬劳。

红日低黄屋,青山映白袍。

谁云金口远,还接茂陵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二月燕南煖未归,晚风吹雪弄霏霏。

乘春且作丰年瑞,和月还为午夜辉。

重压竹枝低欲折,轻兼柳絮湿还飞。

小臣欲拟阳春曲,燮理何人秉化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