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

新堂燕雀喜,竹篱挂藤萝。

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

西山效爽气,南浦供清波。

会心不在远,容膝何须多。

先生淮海俊,踏地尝兵戈。

飘飘万里道,芒鞋厌关河。

风吹落下邑,楚语成吴歌。

岂不有故国,荒垣鞠秋莎。

无庸说当归,到处皆南柯。

卜迁不我遐,一水明青罗。

闭户长独佳,奈客剥啄何。

会令苍苔石,屐齿如蜂窠。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新堂中的小鸟欢快,竹篱上挂着藤萝。
在狂风巨浪中,它们找到了安居之处——龟荷巢穴。
西山带来凉爽气息,南边的水湾清澈如波。
心意相通无需远行,小屋足以容纳,何需太大。
先生才智出众,曾征战淮海之地。
漫游万里道路,只穿草鞋,厌倦了关山阻隔。
风吹过古老的邑城,楚地的语言化作吴地的歌谣。
难道没有故乡?只是荒废的墙垣,杂草丛生。
不必再说回归,何处不是南柯一梦。
占卜迁移,命运并未远离,清水映照着青罗之地。
闭门独处自有其乐,但客人敲门声如何抵挡。
最终连石头和青苔都仿佛有了生机,足迹如同蜂窝密布。

注释

新堂:新建的厅堂。
燕雀:小鸟。
竹篱:竹编的篱笆。
藤萝:藤蔓植物。
龟荷:比喻安稳的居所。
西山:西方的山。
爽气:清凉之气。
南浦:南方的水边。
清波:清澈的波浪。
容膝:仅能容纳膝盖的小屋。
何须多:何必太大。
淮海俊:指有才华的人。
兵戈:兵器,代指战争。
芒鞋:草鞋。
关河:关隘河流。
落下邑: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古城。
楚语:楚地方言。
南柯:南柯一梦,比喻虚幻的境遇。
卜迁:占卜迁移。
遐:远。
青罗:形容清澈的水面。
奈客剥啄何:如何应对客人的敲门声。
屐齿:木屐的齿纹。
蜂窠:蜂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为贺友人乐丈先生在南郭新建居所而作,以表达对新居环境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描绘了新居的宁静与雅致,如“新堂燕雀喜,竹篱挂藤萝”,燕雀欢腾,藤萝垂挂,显示出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生机。接着,“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暗喻友人在动荡世事中觅得安宁之所,如同龟鹤在荷塘栖息。

诗人进一步赞美新居四周的景色,“西山效爽气,南浦供清波”,意味着友人能享受到山水的清凉气息和清澈波光。他强调心灵的满足超越物质,“会心不在远,容膝何须多”,表明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住所的大小。

接下来,诗人提到友人乐丈先生的经历,“先生淮海俊,踏地尝兵戈”,暗示其曾有过壮志豪情和征战的经历。然而,他现在选择的是飘然远行,享受简朴生活,“飘飘万里道,芒鞋厌关河”,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即使身处异乡,“风吹落下邑,楚语成吴歌”,仍能感受到家乡的气息。他以“岂不有故国,荒垣鞠秋莎”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但认为不必执着于回归,因为“无庸说当归,到处皆南柯”,生活的美好在于当下。

最后,诗人祝愿友人安居乐业,尽管有访客打扰,“卜迁不我遐,一水明青罗”,但他相信友人能享受孤独的时光,甚至觉得那里的石头和苔藓都因他的足迹而生动起来,“闭户长独佳,奈客剥啄何”。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新居生活的赞赏和对友人品格的敬佩。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送子文杂言

阴谷云低梅雨多,黄山涤源溪涌波。

南风匝地送归客,双桨下濑如投梭。

严夫子,君举酒,我其为君歌。

万山丛丛石凿凿,官居破屋巢烟萝。

杜鹃晓啼猿暮叫,客行到此真蹉跎。

穷愁无复理,一饮三叹息。

城东黉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

同乡更同调,目击心已传。

蛰虫欲作雷奋地,万籁方寂风行山。

吹竽唤我醒,连鼓相追攀。

飙车电毂不可辇,但觉两腋生飞翰。

狂歌不必终曲,戏奕不必满局。

有时不揖上马去,出门大笑惊僮仆。

穷乡眼冷见未曾,道上嗫嚅相指目。

云此陕隘何以有二士,直恐翩翩跨黄鹄。

广文组解登王畿,诸公贵人争劝归。

常日心期有定论,赠行不惜重费词。

腰金佩璐众目好,汗简沉碑千载痴。

一尊有意重山岳,五鼎无心轻网丝。

严夫子,应领略,别后频书相发药。

我既为万顷之狎鸥,君勿作九皋之鸣鹤。

形式: 古风

送王仲显赴琼筦

三径蓬蒿春雨肥,微君谁与开柴扉。

电光射牛书过目,虹气干斗酒淋衣。

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谁云沧海断地脉,莫信天南无雁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关寿卿校书出守简州

东壁星宫馆列仙,一麾苦欲近田园。

宅家但宝千金鉴,臣辈何辞万里船。

京洛知心尘鞅里,江吴携手暮帆边。

声名如此归安往,日日阊门望眼穿。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杏园耆旧如晨星,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高议清阴犹记否。

迩来闻道更蠲除,此段始终君一手。

归见岷峨无愧词,父老笑迎还叹咨。

贾生未可去宣室,屯膏一州谁谓宜。

魏阙江湖关出处,招头不用催鸣橹。

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