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所作的《登龙虎台》。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进入居庸关,远眺龙虎台的情景。龙虎台位于山巅,位置极其雄伟。诗人追溯历史,提到元朝在此设立都城,皇帝常来此地避暑,并且在此驻跸,欣赏壮丽的景色。日光照耀着翠绿的皇家旗帜,山色映入酒杯,展现出一幅繁华盛世的景象。
诗中还描述了当时宫廷的盛况,教坊表演各种技艺,犀牛和大象与骏马共舞,展现了元朝时期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兴衰更替,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荒废的遗迹,道路长满了芳草,石阶上长满了青苔。
诗人感慨于历史的变迁,虽然自己身处六月炎热的季节,但登上龙虎台后,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清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代京都的向往,仿佛玉京(指皇宫)就在咫尺之间,而蓬莱仙岛的云气缭绕,象征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当前荒凉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