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赋

□□□□□,□□□□□。

滩声自潺湲,崖壁炫青紫。

鱼濯碧波□,□□□□□。

□□□□许,鹿□差可拟。

畸人嗜幽静,卜筑近□□。

□□□□□,□□□□□。

□阴连松筠,香气杂兰芷。

尘喧□□□,□□□□□。

□□设尊罍,客去玩书史。

逍遥穹壤间,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流露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之情。

首句“□□□□□,□□□□□”可能描述了某种特定的景致或氛围,但具体所指需根据上下文理解。接下来的“滩声自潺湲,崖壁炫青紫”,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感,滩水潺潺流动,崖壁则在阳光下呈现出深邃的青紫色调,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

“鱼濯碧波□,□□□□□”中,“濯”字形象地描绘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的情景,而“□□□□□”处可能缺失了部分文字,此处应是描述鱼儿活动的具体场景或诗人对此情景的感受。

“□□□□许,鹿□差可拟”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事物的赞美,将之与鹿相比,鹿通常被视为优雅与自由的象征,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比喻。

“畸人嗜幽静,卜筑近□□”中的“畸人”指的是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特生活方式的人,诗人表达了自己或他人对幽静生活的喜爱,并选择在此处居住,与自然为邻。

“□□□□□,□□□□□”处可能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花草等,通过“□阴连松筠,香气杂兰芷”可以想象到松树与竹子相连,兰花与芷草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清新的画面。

“尘喧□□□,□□□□□”可能是在表达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平静。

“□□设尊罍,客去玩书史”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环境中饮酒谈笑,闲暇之余阅读书籍的历史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热爱。

“逍遥穹壤间,此□□□□”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与天地同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归宿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南图为考功杨郎中赋

江南多好山,秀色互辉映。

人居近林麓,长年喜幽静。

好鸟鸣嘉树,驯麋卧芳径。

偶此披画图,悠然发清兴。

形式: 古风

送太医院夏吏目

灵雨洒芳甸,驰道绝纤尘。

之子献成绩,启行在兹晨。

亲朋总来饯,祖帐近龙津。

柳条已堪折,离思徒纷纷。

扁舟过淮泗,遥瞻岱岳云。

金台不日至,趋朝拜严宸。

天官应奏最,祇沐九重恩。

显擢谅可期,勖哉励忠勤。

形式: 古风

金山

峨峨浮玉山,孤峰高几许。

孤根蟠地轴,雄势压水府。

特立天堑中,群山孰能伍。

洪涯聚鸱鹘,阴洞走鼯鼠。

上有金仙居,晨昏响钟鼓。

亭台总奇胜,水石尤险阻。

念昔韩将军,壮气猛如虎。

舟师才八千,曾此破狂虏。

复闻坡翁辈,来游恒接武。

题诗刻苍崖,字若鸾凤翥。

我昨滁阳来,薄暮宿江浒。

淩晨试一游,渡口发双橹。

维时逢七夕,炎炎值秋暑。

倏焉风雨过,凉气满天宇。

胜地喜穷探,灵迹思快睹。

扪萝历嵚岑,陟磴出林莽。

淮山在眉睫,历历青可数。渴来饮中?,兴至醉清酤。

独立妙高台,诗成狂欲舞。

形式: 古风

金山寺妙高台

维舟金山下,飞步妙高台。

倚阑纵遐瞩,豁然怀抱开。

谁云隔一水,我喜绝纤埃。

淮南见咫尺,烟树翠成堆。

江山宛犹昨,昔人安在哉。

缅怀坡仙辈,赋咏骋雄才。

俯仰几百年,石刻荒苍苔。

不须雍门琴,对景令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