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来成二老,风味忆三玄。
飞锡威仪见,还山妙处传。
文章终是业,解脱恐无缘。
觅得蓝舆访,须参白足禅。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高僧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人以“往来成二老,风味忆三玄”开篇,将自己与贵清山素公的关系比作两位长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通过“风味”和“三玄”(可能指道家经典或某种哲学思想)表达了对素公独特气质与智慧的追忆。
接着,“飞锡威仪见,还山妙处传”两句,描述了素公行脚云游时的庄严形象以及其修行的高妙之处,通过“飞锡”这一佛教术语,展现了素公的自由自在与超凡脱俗。而“还山妙处传”则暗示了素公在山林中的修行成就,以及其智慧与教诲的广泛传播。
“文章终是业,解脱恐无缘”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素公文学造诣的认可,并反思自己与解脱之道的缘分似乎不深,流露出一种对自身未能更深入领悟佛法的遗憾。
最后,“觅得蓝舆访,须参白足禅”表达了诗人渴望再次拜访素公,希望能够深入学习佛法,与素公一同探讨禅理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也蕴含着对自我修行的反思与追求。
不详
矗矗莲峰入九霄,青苍一望见苕峣。
人缘贯索穿云出,石削芙蓉带雨摇。
俯听风雷喧白昼,高扪星汉坐清宵。
危楼杰阁来天半,好乘茅龙度玉箫。
尝读大禹书,导河始积石。
神功洵巨哉,两山如削壁。
疑是鬼斧凿,疑是巨灵擘。
余来千载后,山势犹如昔。
烟岚郁不开,与天常咫尺。
下瞰黄河流,风翻雪浪白。
涛声如怒雷,奔腾何迅疾。
我欲溯其源,星宿杳难即。
我欲登昆崙,举头惟瞑色。
君不见此地当年吐谷浑,汉魏以来常反侧。
而今四海颂升平,羌戎稽颡烽烟息。
车书一统尽朝宗,此山此木互西域。
罕豪已附汉,夏水故东流。
何事通西域,犹劳博望侯。
雪冻云埋路未经,乌兰新战血痕腥。
春深牧马蓬根断,大夏河边草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