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王氏(衡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闻雁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嘹唳南征雁”,以雁的鸣叫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南飞的场景,展现了它们在天空中翱翔的姿态,以及那嘹亮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决心。
接着,“清宵枕上闻”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独卧床榻的情境,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大雁的叫声在这样的时刻显得格外清晰,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波澜。
“随阳离绝塞,连夜度层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雁飞行的壮丽景象。它们追随太阳的方向,穿越重重云层,跨越遥远的边塞,展现了大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
“月上惊看影,风高虑失群”则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听到雁声时的心理活动。月光下,雁影在地面投射出长长的轮廓,让诗人感到既惊喜又担忧。担心在夜风中,大雁可能会迷失方向,失去彼此的联系。
最后,“尺书相珍重,辛苦敢烦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雁的南飞,寄托了对家人的牵挂与祝福,同时也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够收到这封简短的信件,感受到彼此间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南飞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更蕴含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