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半字

野旷天愈豁,川平路如断。

不知何朝寺,突兀古河岸。

潭埋白气没,林密翠霏乱。

胜地故潇洒,七月流将半。

合并信难得,通塞奚足算。

广文厌官舍,亦此事萧散。

风棂爵屡行,萝磴席频换。

但觉清啸发,宁顾白日旰。

吾欲纪兹游,扫壁劳弱翰。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与苍茫的天空相接,河流在平阔处仿佛断开,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接着,诗人转向对一座未知朝代的古寺的描述,它矗立于古老的河岸之上,显得格外突兀。随后,视线转向深邃的潭水与茂密的树林,潭水似乎被白气所淹没,树林则因翠绿的雾气而显得更加迷离。

诗中提到的“胜地”,即为风景绝佳之地,即便是在炎热的七月,也依然能感受到其清凉与宁静。诗人感叹于这种美景的难得,认为无论道路的通达与否,都不足以衡量其价值。进一步,诗人联想到广文(古代官职)对于官舍的厌倦,或许正是向往这种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方式。诗中描绘了风棂、藤蔓覆盖的石阶等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发出的清啸,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洒脱。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记录这次游历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力,让这番景象得以留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

徐一夔(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日字

厌剧谢尘喧,酬心趋旷逸。

芳辰霁景浮,疏林照旭日。

灵飙激虚籁,灏气还盈溢。

卉木杂敷荣,川流何荡潏。

清芬吐芙容,苍筠密于织。

幽赏非人间,超忽诣兜率。

憩此丈室中,谁云但容膝。

禅翁抱冲姿,澹然忘得失。

形式: 古风

题燕肃山水庵

依稀庐岳高僧舍,彷佛商山隐者家。

我亦抱琴来谷口,白云深处拾松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种竹所

种竹承母命,母没不敢违。

种竹蕃且殖,子心如母时。

忆昔种竹初,一人当一枝。

全活至千百,厚德天所知。

鲜碧淡烟雨,空青映轩墀。

亭亭冰雪容,森森岁寒姿。

别来四五载,竹茂青云齐。

所植既蕃衍,所活恒倍蓰。

维舟武川上,望见青猗猗。

主人许径造,操觚来赋诗。

形式: 古风

和大兄十四夜月

桂老金为粟,蟾孤玉作团。

明朝应更好,此夜不胜寒。

弟妹他乡共,关山几处看。

南飞有乌鹊,未得一枝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