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五)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稆。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形式: 古风

翻译

卜田在何处,位于石佛山南边的路。
山脚下是你家的河川,千块田地种植着粳稻和稌米。
山泉滋养着龙蜃般的住宅,肥沃的土地流淌着如乳汁般的膏泽。
将来每亩田地价值黄金,几乎要逃离此地成为流民。
我决定解下官服,卖掉宝剑换取农具。
故乡怎能不怀念,废弃的宅院已长满蒿草和野生谷物。
恐怕桐乡的人们,会把这里当作仲卿的长眠之地来祭祀。

注释

卜田:选择田地。
何许:何处。
石佛山:一座山的名字。
南路:南边的道路。
尔家川:你的家河。
粳稌:粳米和稌米。
山泉宅:山泉环绕的住宅。
龙蜃:形容房屋如龙蛇般错落有致。
膏乳:比喻肥沃的土地。
逃户:逃离家园的人。
簪绂: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官职。
牛具:农耕工具。
故山:故乡。
蒿稆:野草和谷物。
桐乡人:指家乡的人。
仲卿墓:指古代诗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之墓,此处借指怀念的对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怀旧之情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自己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一句设定了场景,诗人询问田地所在之处,背景是石佛山南面的道路。接下来的"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粳稌" 描述了一片宜人的田园风光,家乡的河流和广阔的稻田,给人以丰饶和平静之感。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象,山泉中有龙蜃(可能指水中的生物或是幻化为龙的泉水),而平坦的大地上则有膏乳般的肥沃土壤。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表示在过去,土地价值高昂,每亩甚至能值黄金。而现在,诗人却想要将其变卖,以求得自由和解脱。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变化。"逝将解簪绂" 可能意味着放下过去的荣华富贵,而"卖剑买牛具" 则是为了现实的需要,改变了以前的生存状态。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稆" 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虽然现在的生活已经与过去不同,甚至家园也已荒废,但诗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怀念和不舍。

最后两句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中的"便恐" 表示一种担忧或是害怕,可能是担心自己不能再回到故土去。"桐乡人" 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乡,而"长祠仲卿墓" 则是在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后人的纪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田园生活、自由和故土的情结。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落日明孤塔,青山绕病身。

知君向西望,不愧塔中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其一)

眉间冰雪照淮明,笔下波澜老欲平。

直得全生如许妙,不知形谍已多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其二)

空翠娱人意自还,明窗一榻共秋闲。

会知名利不到处,定把清觞属此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其一)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

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