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资福寺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首联“听经猿去已多时,梧竹风标入梦思”,以“听经猿”开篇,暗示了寺庙的宁静氛围和历史的悠远。随着时间的流逝,猿声渐远,留下的是梧桐与翠竹在微风中的轻摇,仿佛它们的风姿也融入了诗人的梦境,引发深思。
颔联“暗粉尚留多宝塔,长廊空见舍田碑”,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建筑与历史痕迹。多宝塔上的暗粉色彩依旧,虽历经岁月洗礼,但那份庄严与神秘依然留存;长廊中,舍田碑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空寂之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颈联“石池雨过添新水,老柏年深换旧枝”,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雨水过后,石池中增添了清新的水流,老柏树在岁月的更迭中更换着枝叶,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尾联“闻道灵源高阁上,至今人诵小山诗”,则将思绪引向更高远之处。传说中,高阁之上有灵源之水,至今仍有人在此诵读着小山(指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资福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