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一日至谷熟遇赵子和大夫

盗贼羌胡逐队行,几家避难到荒城。

也知明日当长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国笙歌无寂寞,将军旗鼓耐纵横。

钝庵居士全非钝,先我驱车百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盗贼如羌胡般成群结队,一些人家逃难来到荒凉的城池。
他们也知道明天冬至将至,期盼今年能迎来太平岁月。
京城的音乐歌舞不再冷清,将军的旗帜鼓声依旧响亮。
钝庵居士并非真的迟钝,他先我一步,心中涌起种种感慨。

注释

盗贼:指外族入侵者或盗匪。
羌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泛称。
荒城:荒废或无人烟的城市。
明日:明天。
长至:冬至,古代重要的节气,表示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京国:京城,首都。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繁华景象。
寂寞:冷清,寂静。
将军:古代军事领袖。
旗鼓:旗帜和战鼓,象征军事力量。
耐纵横: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钝庵居士:诗人的自谦或他人对诗人的称呼。
非钝:并非真的愚钝。
先我:在我之前。
百感生:各种情感交织而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以冬至前一日为背景,人们因盗贼横行而纷纷逃往荒城避难。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冬至节日的期盼,希望借此能带来暂时的安宁,期待今年能够太平。他笔下的京城虽然笙歌依旧,但暗含着战乱下的寂寞,而将军的旗鼓虽显英勇,却无法阻止局势动荡。最后,诗人自比为钝庵居士,感叹自己在这样的时局中,先于他人感受到百感交集的情绪。整首诗寓情于事,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出见京华之盛而作

飘零羁客尚魂惊,乍见王居白玉城。

三市尽迷南北向,八驺争禁短长行。

花移陆海春常在,楼接神山月不倾。

安得白头居此乐,关河垂泪复孤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京感事

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

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

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

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叶善养寺簿尝为鄜州从事有诗送予至鄜作寄

夫君旧游地,圁洛我盘桓。

旅梦朱弦断,荒山白发寒。

文高惊小阮,达晚在长安。

得慰相思处,琼瑶落手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外甥三郎删定和予冠字韵诗极可喜再用其韵作二首韦苏州有外甥赵伉献诗合雅音(其一)

赵甥诗与雅音合,韦舅宜高进德冠。

我到古人良已远,汝承宗姓莫教难。

传家自喜春秋在,居职应怜翰墨残。

门户人身难相称,衣裳仪观不须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