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望乡思洛下才人,贾谊上书忧汉室;
列坐话江南旧事,张仪无地与怀王。
此联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情感色彩,描绘了鄂城中州会馆内的一场聚会。诗人李寿蓉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氛围。
“望乡思洛下才人”,开篇即以“望乡”二字点明主题,引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洛下才人”则暗指贾谊,他曾在洛阳为官,后因上书谏言而被贬谪。此处借贾谊之名,表达了对古代贤士遭遇不公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贾谊上书忧汉室”,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贾谊上书,是为了国家的兴盛和百姓的福祉,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赞扬了贾谊的高尚品德,也暗示了自己对社会正义和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列坐话江南旧事”,转而描绘了聚会的场景。在鄂城中州会馆内,众人围坐一堂,谈论起江南往事。这里的“江南旧事”既可指历史上的江南风物,也可理解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聚会的温馨氛围,以及与会者之间深厚的情谊。
“张仪无地与怀王”,最后以张仪的故事收尾。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游说各国,但最终未能改变楚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导致怀王(楚国君主)被囚。这一典故寓意深刻,既是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也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通过张仪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理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联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和现实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不详
天教与黄菊同荣,视李邺侯退归衡岳而来,刚逢一万八千日;
公肯为苍生再出,到文潞国征起洛阳之岁,还报九重三十年。
少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谁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敝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有远孙绍汉四百载宗祊,只余贫国分藩,剩与筑台望慈母;
向何处访景十三王茅土,除却河间好古,独来酾酒奠斜晖。
麓山之巅,湘水之滨,携剑倚苍茫,数前朝梅将功名,蒋侯威望;
武昌以西,汉阳以北,凭栏瞰风物,想故国定王台榭,贾傅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