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诗人唐庚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老来忽忽流年紧”表达了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的感慨。接着,“三见涪江秋叶陨”描绘了诗人多次目睹秋天涪江边落叶飘零的景象,暗含时光流逝、世事无常之意。
“祗缘二子日相从,便觉一瓢穷可忍。”诗人因有两子相伴,即使生活清贫也能忍受。这体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东津晓作招隐赋,西楼暮得思归引。”早晨在东津写下了招隐的诗篇,傍晚在西楼吟出了思归的曲调。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向往隐逸生活,又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思念。
“文字能令酒盏宽,江山未放诗才窘。”文字和美酒能宽慰心灵,而面对壮丽的江山,诗人的才华却似乎无法完全表达。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创作上的自我挑战。
“分题踊跃谁避席,得句欢呼同彼隼。”在特定的场合下,诗人与友人热烈讨论,互相激发灵感,共同创作。这一场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泉名三逸本戏语,野史千年传不泯。”引用“三逸”的典故,说明诗人的作品虽出自戏谑之言,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自信。
“醉归半路飞蝙蝠,馀兴中宵伴蚯蚓。”诗人醉酒归来途中,蝙蝠飞舞,蚯蚓陪伴,以自然界的生物象征诗人的闲适与自在。
“那知须鬓秃于笔,但见儿童长如笋。”诗人感叹自己头发斑白,而孩子们却像竹笋一样迅速成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后辈的关爱。
“留滞甘为西域胡,衰迟更结东游靷。”即使被滞留异乡,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即使年老体衰,仍渴望踏上东游的旅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探索的追求。
“故山咫尺未成归,坐使苍颜厚如胗。”虽然家乡近在咫尺,却未能及时归去,让诗人愁容满面,形象地描绘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家庭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晚年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