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感

少年未识堤防老,不办坡翁大字书。

犹有壮心耽万卷,其如昏目负三馀。

睡迟祇怕中宵觉,交淡从教俗轨疏。

瞑坐漫搜诗拨遣,灵台一片炯如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年轻时不懂世故,不学坡翁的大字书法。
仍有壮志,沉溺于阅读万卷书,却无奈视力衰退,无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晚睡只为避免半夜醒来,交往简单,不拘泥于世俗礼节。
独自坐着随意翻阅诗书以排遣时光,心灵依旧明亮如初。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时期。
堤防:比喻社会经验或防备之心。
坡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大字书:指书法艺术。
壮心:坚定的志向。
耽:沉迷,深深喜爱。
万卷:形容书籍众多。
昏目:视力衰退。
三馀:指闲暇时间,古人称冬日雪夜、夏日树荫和夜晚为读书的‘三余’。
中宵:半夜。
交淡:交往简单,关系不复杂。
俗轨:世俗的规矩或常规。
疏:疏远,不亲近。
瞑坐:静坐,闭目思考。
诗拨遣:借诗来排解心情。
灵台:古人认为心为精神之所在,此处指心灵。
炯如初:明亮如初,形容心灵依旧清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书房生活和内心世界。开篇“少年未识堤防老,不办坡翁大字书”两句,表达了年轻时对学问的无知和不屑,以及现在已经年迈却仍然没有停止学习的决心。"犹有壮心耽万卷,其如昏目负三馀"则是说尽管身体已老,但精神依旧强健,愿意沉浸在浩瀚书海中,就像眼睛虽然看不清楚了,却仍然背负着重重的书籍。

“睡迟祇怕中宵觉,交淡从教俗轨疏”两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平静和对世事的超脱。虽说夜深人静时分才入睡,但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达观于物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牵绊。

“瞑坐漫搜诗拨遣,灵台一片炯如初”则是表达了诗人晚年依然热爱文学,对于诗词的创作仍旧全神贯注。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但心灵世界却依旧光明洁净,如同当年的那般纯净和清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书房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不畏年老、依然热爱学习和文学创作的精神面貌,以及他超脱世俗、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光明。

收录诗词(127)

吴锡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字:元伦
  • 号:兰皋
  • 籍贯:徽州休宁
  • 生卒年:1215—1276

相关古诗词

姑苏晚泊

有味吟边景,无愁醉里身。

如何连夜梦,只是到家频。

更永迟留月,梅寒漏泄春。

吴王台下泊,访古待清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临川忆旧

漫浪同为逆旅人,倏然离合入思频。

清明上巳多愁雨,芍药荼蘼各殿春。

不改交情山翠旧,渐添老色鬓华新。

近来世念寒烟薄,已办青蓑理钓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客枕闻鹃

烟新寒食过,月皎子规来。

万里他乡恨,千年故国哀。

窗深敧枕听,梦短到家回。

为尔添愁寂,春风不耐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客思

淹留为客久,萧散与心违。

妻病家缘废,奴逃书问稀。

雨荒招鹤径,苔滑钓鱼矶。

愧尔汀头鹭,沧波自在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