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辽作十四首(其二)

虎北奚南迥,居然带砺全。

百寻天上树,千里掌中川。

毳幕宜逃汉,山戎莫病燕。

即今瓯脱地,浑占两河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深远意义。首句“虎北奚南迥”,以“虎”和“奚”象征北方的威猛与遥远,展现出辽阔边疆的雄伟景象。接着“居然带砺全”,带砺是古代帝王巡行时所佩戴的玉带和砺石,此处比喻边疆的稳固与重要性,强调其在国家版图中的地位。

“百寻天上树,千里掌中川”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边疆的树木比作直插云霄的大树,将广阔的河流比作掌中之水,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壮美与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险峻与挑战。

“毳幕宜逃汉,山戎莫病燕”则表达了对边疆民族的尊重与和平共处的愿望。这里“毳幕”指游牧民族的帐篷,“山戎”和“燕”分别代表不同的边疆部落或地区,诗人希望这些部落能够与中原和谐相处,避免战争带来的痛苦。

最后,“即今瓯脱地,浑占两河田”点明了边疆的现实情况,瓯脱地指的是边疆的领土,两河田可能是指流经边疆地区的两条河流所灌溉的土地。这两句既是对当前边疆局势的描述,也蕴含着对边疆治理与发展的期待,希望边疆不仅领土完整,而且资源丰富,经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历史视角,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28)

刘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使辽作十四首(其三)

礼为王人重,关亭道路除。

荒城初部落,名镇古巫闾。

习俗便乘马,生男薄负锄。

传闻断腕地,岁岁作楼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使辽作十四首(其四)

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

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使辽作十四首(其五)

寒日川原暗,颠风草木昏。

捉襟愁肘见,语客畏声吞。

旷荡疑人少,仓皇觉马奔。

勿惊销髀肉,长遣节旄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使辽作十四首(其六)

神水坚冰合,沙场寸草无。

长疑泪是血,误喜唾成珠。

昼出惊貂鼠,宵鸣厌训狐。

悲歌人不应,自觉寸心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