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孟夏即事

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绿树下青苔生长,简陋的柴门面对着水面开启。
竹席透出初夏麦香的凉意,枕头上还残留着梅雨后的湿润。
鱼儿随着海风跳跃,鼍龙在江雨中发出鸣声。
那位美人究竟去了哪里?日暮时分我独自登上楼台寻找。

注释

绿树:茂盛的树木。
荫:遮蔽。
青苔:一种绿色的苔藓植物。
柴门:简陋的木门。
临:面对。
水开:指门对着水面。
簟:竹席。
凉:清凉。
初熟:刚刚成熟。
麦:小麦。
枕腻:枕头因湿润而显得滑腻。
乍经:刚经历过。
鱼跃:鱼儿跳跃。
海风:海上的风。
鼍鸣:鼍龙的叫声。
江雨:江上的雨。
佳人:美女。
竟:竟然。
何处:在哪里。
日夕:傍晚。
楼台:楼阁或平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通过对郁郁葱葱的绿树、柔软的青苔以及简陋的柴门与河水相邻的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诗人细致地捕捉了麦子成熟时的清凉气息,以及枕头边散发着梅香的意象,这些生动的感官体验增加了画面之美。

然后,“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诗人转而描写了自然界的另一番景致——水中的鱼儿跳跃,以及远处传来的鼋(一种类似龟鳖的动物)的鸣叫声与即将到来的江雨,这些都是对动态自然美的捕捉,增添了画面的生机。

最后,“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诗人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不禁思念起那位心中的“佳人”。他每到日落时分,都会登上高台远眺,希望能寻见佳人的踪迹。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

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

水接三湘暮,山通五岭春。

伤离与怀旧,明日白头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卧病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卧病寄诸公

飞盖集兰堂,清歌遰柏觞。

高城榆柳荫,虚阁芰荷香。

海月秋偏静,山风夜更凉。

自怜书万卷,扶病对萤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