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真趣为三山王用忠赋

伊人爱文雅,夙志不外慕。

琴书日自娱,萧散澄神虑。

宝鸭风微薰,藜灯雨初度。

膝上罢丝桐,床头披竹素。

烦襟日以清,至理日以悟。

俯仰天地间,悠然有真趣。

予亦契兹怀,苦被微名误。

劳劳西复东,流俗共驰鹜。

有琴庋高阁,有书闭深户。

红尘汨天真,欲避不能去。

安得谢浮荣,相从竟朝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热爱文学与音乐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诗人以“伊人”自比,表达了对文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伊人爱文雅,夙志不外慕”,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追求的不是外界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满足。

接着,“琴书日自娱,萧散澄神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每日以琴书为伴,心灵得以宁静。通过“宝鸭风微薰,藜灯雨初度”这样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禅意的氛围。主人公在琴声与书香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心灵得到了净化。

“膝上罢丝桐,床头披竹素”则展示了主人公在琴书之间自由切换的状态,无论是弹奏琴曲还是阅读书籍,都能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烦襟日以清,至理日以悟”表明随着琴书的陪伴,他的心逐渐变得清明,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最后,“俯仰天地间,悠然有真趣”一句,将主人公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强调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以及从中获得的真正乐趣。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有此情怀,却因世俗名利所累,难以完全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主人公的理想生活与现实处境,表达了对纯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思考。

收录诗词(647)

黄仲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馀姚毛处士

越山有幽人,高隐在岩谷。

适兴有诗书,惊心无宠辱。

高风盖一乡,亦足振颓俗。

人生随化迁,百年蛇赴壑。

送死人所悲,送君能勿哭。

泠泠越溪水,萧萧溪上竹。

主人去不返,水竹空绕屋。

赢得庆源深,化作兰与玉。

春风满阶庭,蔼蔼扬芬馥。

九原君勿悲,人间万事足。

形式: 古风

题钟处士梅溪卷

若人爱幽雅,结屋清溪曲。

溪上种梅花,几株深绕屋。

穷冬时冱寒,雪霜锢林木。

惟兹保太和,繁花粲如玉。

主人日无事,花底纵吟目。

徙倚嗅寒香,拍拍春满腹。

世人逐浮荣,奔走不停毂。

谁知方寸心,中有尘万斛。

曾如溪上翁,俯仰无羁束。

何当谢簪缨,相从在林谷。

酌兹溪上水,一洗人间俗。

形式: 古风

题四景山水图为仙溪林廷宽赋(其一)春景

积雨晓初晴,林峦翠如沐。

鴶鵴知阳春,桑巅催布谷。

骑驴者谁子,寻芳纵吟目。

何日脱名缰,青山并幽躅。

形式: 古风

题四景山水图为仙溪林廷宽赋(其二)夏景

屋上有青山,屋下有流水。

宇宙正薰风,荷花香数里。

窗下看书人,应是濂溪子。

安得往从之,静观无极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